国智慧
(沈阳市康平县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500)
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在临床存在着较高的发生率,主要出现在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多表现出腹部剧烈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其病发较为迅速,在病发早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导致患者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1]。临床主要借助常规妇科检查以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含量进行诊断,准确度较低。临床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方式较多,但如何选用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次我院就主要对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在2016年5~12月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患者70例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年龄在22~37岁,均值为(28.74±1.87)岁。妊娠次数在2~4次,均值在(2.87±0.27)次,均存在过剖宫产史。调查可知,病发时间距离剖宫产时间在110~178 d,平均为(152.74±1.47)d。入院时已出现停经37~116 d,集中在(56.87±1.74)d。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阴道B超检查,其中27例在检查中未发现在宫腔内存在妊娠组织,17例患者在子宫切口部分可明显观察到存在有不规则团块,10例患者在检查中发现团块周围血流情况较差,其余患者团块周围血流均较为丰富,进而诊断该类患者为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妊娠。
1.2.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中24例清宫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16例患者在采用清宫术治疗的过程中因大量出血,换用开腹手术治疗。13例患者给予腹式子宫切口处瘢痕常规切除治疗,其余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出现子宫破裂,紧急进行子宫切除治疗。10例早期诊断患者按照超声引导下于瘢痕部位直接注射甲氨蝶呤并辅助使用米非司酮治疗。
本组患者在治疗后人绒毛性腺促激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且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出现。住院时间在6~9 d,均值为(7.41±1.41)d。
3.1 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的病发机制:临床对于该症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大部分专家认为,该症主要因受精卵异常着床导致,即通过瘢痕处的部分细小缝隙进入到子宫肌层导致。同时部分专家研究表明导致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有子宫下段不良、瘢痕部位出现纤维化、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缝合不当以及患者接受人工流产术治疗对子宫造成较大损伤等。上述因素均会增加患者出现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概率[2]。
3.2 该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因受精卵异常着床在瘢痕部位,将增加患者出现底蜕膜出现缺损的概率,同时滋养细胞会进入到子宫肌层进行生长,与子宫肌层发生粘连,最终进入到子宫壁内,甚至将其穿透,随着受精卵的持续发育将导致患者出现子宫破裂,严重时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危及到生命。部分早期患者也表现出阴道出血的症状。总之,该症将对孕妇形成巨大影响,一旦确诊必须立刻终止妊娠[3]。
3.3 诊断:临床对于该症的诊断,主要从检测血液中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阴道B超、MRI等角度出发。在使用上以阴道B超使用率最高,其标准如下:①膀胱壁和妊娠囊之间缺少正常肌层。②于宫颈管内以及子宫内无妊娠囊。③妊娠囊位于子宫峡壁部前壁。④于孕囊附近可清楚的观察到有环状血流。对于阴道B超检测中无任何异常情况患者,可使用MRI进一步诊断。
3.4 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为当前临床对于该类患者治疗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可实现对病灶部位的彻底清除,并对缺损部位实施修复。同时,可帮助患者术后血清中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常用有开腹手术与宫腔镜手术,其中宫腔镜手术因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小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针对早期患者,介入治疗是最为安全且有效方式[4]。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在高浓度化疗药物的作用下,可在极短时间内时滋养叶细胞失活,且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不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于已出现子宫破裂患者,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子宫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会对患者预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总之,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为临床较为复杂一类病症,将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在实际治疗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特点,选择最佳方式,将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同时,需要做好早期诊断工作,帮助患者及时确诊,做到早确诊、早治疗。
[1] 帅文,洪向丽,鲍时华,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0,7:463-468.
[2] 廖娅萍,谭毅,高莉.26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8):901-904.
[3] 李智.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修复术后再妊娠13例临床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 孙广范,林霞,尚雪,栾峰.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5(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