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梅
(盖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盖州 115200)
关于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周秀梅
(盖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盖州 115200)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32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平均出血量为(1652±367)mL;治疗有效率为100%;平均手术用时(67.1±15.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5 ±2.1)d。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出血;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并发症中严重程度较高的一种,致死率也很高,严重影响产妇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必须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1]。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滞产、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巨大儿、凶险性前置胎盘、辅助生育技术下的多胎妊娠、胎盘粘连等[2]。常规情况下应用宫缩剂处理,处理无效情况下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的临床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1 一般资料:32例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其中年龄最大31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年龄(28.2±2.2)岁,平均孕周(37.5±0.6)周,初产妇有7例,经产妇有25例;6例双胎、8例为前置胎盘(其中包含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5例滞产、13例存在剖宫产史。全部患者凝血功能均没有任何异常,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是手术进行的方法。患者术中娩出胎盘后大量出血,宫体收缩良好,子宫下段收缩不良,排除胎膜以及胎盘残留,宫体注射250 pg欣母沛以及20~60 U缩宫素,效果不理想,转为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方法治疗。
1.2 手术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把患者子宫托出到腹腔之外,将膀胱下推,将腹膜反折,使宫颈及子宫下段完全暴露出来,子宫下段利用止血带进行捆绑止血,从子宫下段切口下2~3 cm、子宫左侧边缘向内3 cm的位置选择1号可吸收线进针对子宫全层进行垂直贯穿,在子宫后壁部位出针。在输卵管左侧后下方阔韧带没有血管的部位进针,将阔韧带穿透后转到子宫前壁,在首次进针点下方1 cm处二次进针,在子宫前壁黏膜层及肌层进行横行穿透,在右侧相对应的部位出针。在右侧输卵管前下方阔韧带没有血管的部位穿透,进针部位为子宫后壁相对应的部位,对子宫前后壁进行垂直贯穿,在前壁下缘2~3 cm的位置出针,拉紧缝线并打结。缝线拉紧时要保持轻柔操作,防止大网膜以及肠管受损,将止血带撤除。完成操作之后把子宫放入腹腔,对出血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没有出血情况后将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一层层将腹腔关闭,将患者留在恢复室进行一小时的观察,如果患者没有异常情况,将其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测量患者的出血量,选择容积法以及称重法进行;计算手术有效率,有效标准为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继续出血量每小时不足50 mL,心率每分钟不足100次,每小时尿量在30 mL以上;统计患者手术用时,计算方法为切开皮肤一直到缝合皮肤切口所花时间;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进行术后2个月的随访,了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
1.4 统计方法:本文选用软件版本SPSS19.0,以“(n/%)”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以“”代表文中相关计量资料,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2例患者出血量最少600 mL,最多3200 mL,平均出血量为(1652±367)mL;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符合有效标准,有效率为100%;患者手术用时最短的为45 min,最长的为90 min,平均手术用时(67.1±15.8)min;住院时间最长的9 d,最短的4 d,平均住院时间为(6.5±2.1)d。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恶露持续最短11 d,最长25 d,平均恶露持续时间为(18.6±5.9)d,患者子宫复旧良好,宫腔没有发生粘连,宫口通畅,超声检查子宫及其附件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彩超检查子宫及其附件没有发现血流信号明显异常。全部患者在晚期都没有出现宫腔积液、产后出血、宫腔感染、子宫坏死等并发症,12例患者出现产褥病,通过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成功治愈,另外还有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通过为切口换药,对切口进行再次缝合得以痊愈。
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治疗方法对于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收缩不良造成产后出血的患者比较适用[3]。剖宫产手术娩出胎盘后宫体呈现良好收缩,但是子宫下段表现为软口袋状,肌层变薄,部分只存在浆膜层,瘢痕处肌纤维没有良好弹性,也没有良好收缩,造成子宫肌层广泛渗血,最终会造成产后出血[4]。本研究选择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导致环形、横行、纵行排列的肌纤维出现被动收缩,肌纤维间的血窦发生闭合,子宫前后壁最大程度贴紧,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止血。同时将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血流阻断,降低了局部动脉压,有效减少血流量,实现止血效果[5]。
综上所述,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方法对于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1] 吴晓娟,严园,周晓,等.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7):2374-2375.
[2] 顾逢春,朱玉莲.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90-91.
[3] 王军,刘岚,代小红,等.HWU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 (15):1235-1236.
[4] 靳会霞.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2):27-28.
[5] 程小琼.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采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3):194.
R719.8;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