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临床研究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李 丹

(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门诊,辽宁 本溪 11700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临床研究

李 丹

(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门诊,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取得患者以及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等分原则将其分成相同例数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即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以此作为基础施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治疗后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均得到好转,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同时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根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施予中医辨证治疗,可获得理想且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不仅值得应用,还可大力推广。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中医辨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主要经血液传播,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治疗难度大,在中医范畴内被纳入到了痞满、黄疸以及胁痛等范围内。研究表示,中医辨证治疗肝病,根据肝病各阶段和各环节的发病特点,科学辨证地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于疗效的提高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着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笔者择选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试验,等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以了常规保肝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加施了中医辨证治疗,现就两组治疗情况进行详细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病例:择取病例来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选择标准:①纳入标准:满足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菌学会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全国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②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患者;并其他严重器官疾病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者;心肺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按照随机等分原则将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分为相同病例数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46.21±3.1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1±0.33)年。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31~66岁,平均年龄(46.17±3.1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3±0.28)岁。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男女比例分布以及平均病程方面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有很好对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西医保肝治疗,使用拉米夫定片剂,空腹使用,每次使用剂量为100 mg,1次/天。基于此,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①湿热中阻型:该症候多表现为恶心、纳呆、口粘口苦、倦怠乏力、尿黄、舌苔黄腻、身目发黄、肢体困重等。对于热重湿者,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和通便,使用加味茵陈蒿汤;湿重热者,治疗原则为利湿化浊和清热,使用茵陈五苓散;对于湿热并重者,治疗原则为利湿化浊和清热解毒,使用甘露消毒丹。②肝郁脾虚证:症状表现有纳食减少、胸闷太息性情急躁、四肢倦怠、舌淡苔白、精神抑郁、脉沉弦等,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使用柴芍六君子汤或者逍遥散。③肝肾阴虚证: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形体消瘦以及两目干涩等,治疗原则为养阴柔肝,使用知柏地黄丸。④瘀血阻络型:症状表现为肝脾肿大、面色晦暗、蜘蛛痣等,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使用膈下逐瘀汤或者桃红四物汤治疗。⑤脾肾阳虚型:症状表现有四肢不温、食少脘痞、精神疲惫、晨泄、面色不华、畏寒喜暖、腹胀便溏、小便不利、脉沉细弱或者沉迟等,治疗原则为温补脾肾,使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者肾气丸。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前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和体征制定疗效评价标准:①通过治疗,患者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均明显好转表示显效;②经治疗,患者肝功能各指标有所变化,症状表现和体征好转表示有效;③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表示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都借助于SPSS17.0执行,其中计量资料利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同时以t实施比较检验;计数资料利用%表示,并以卡方进行比较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 果

治疗前,对照组ALT为(311.21±45.31)U/L,AST为(309.21±44.32)U/L;治疗组ALT为(311.16±45.37)U/L,AST为(309.26±44.38)U/L。治疗后,对照组ALT为(88.21±30.19)U/L,AST为(72.13±28.76)U/L;治疗组ALT为(45.69±29.87)U/L,AST为(47.21±30.14)U/L。通过对比分析,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以治疗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治疗,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经对比分析,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正气虚弱和湿热疫毒侵害机体,导致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肝阴不足以及脾肾两虚,继而造成脏腑功能失衡和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其发病和淤、湿热、痰以及毒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体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或者其他疾病造成免疫功能降低时,病变可从气分发展到血分,痰胶凝固和湿热炽盛,造成气滞血瘀、阴损阳耗、瘀血阻络等,而使其他脏腑受到损害。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了五型,即湿热中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血阻络以及肝肾阴虚,实践证明,根据肝病症候施予中医辨证治疗,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就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常规保肝治疗加施中医辨证治疗的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均比未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对照组,组间各指标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使用价值高。

[1] 李白雪,张传涛,张莉敏,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虚实辨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3,6(11):871-874.

[2] 刘小芳,马建,李永华,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指标关系思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1016-1018.

[3] 刘茹,孙建光,王伟芹,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2):126-128.

R512.6+2

B

1671-8194(2017)26-0183-02

猜你喜欢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世界肝炎日》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