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占文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
付占文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本文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0例,依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比例为25例,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高敏感性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少,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占比明显低于参照组,且两组间统计后差异正相关。从下床活动时间来看,两组间差异负相关。结论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围术期接受高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实践。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术后抗感染;效果分析
在普外科疾病中,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且该疾病不受年龄的限制,且该疾病的诱发因素与便秘和饮食习惯存在相关性[1]。由于该疾病起病较急,且临床在诊断时相对容易。从治疗方法来看,临床治疗方法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患者手术完成后会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本次研究为寻求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0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1 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0例,且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其后依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比例为25例。研究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0岁,经计算后可知中位年龄为(46.2±5.4)岁,病程均在3~5 h。参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24岁,经计算后可知中位年龄为(48.1±5.6)岁,病程均在3~10 h。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急性化脓阑尾炎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可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1.2 方法: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阑尾切除术,首先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并选取其平卧位,其后在患者右下腹部位置做一长度约为4 cm的麦氏切口,与此同时对皮肤做好消毒工作,皮肤和皮下组织需逐层切开,并将肌膜进行分离,在此期间需对出血点进行相应的处理[2]。其后将手术视野进行充分显露,并对患者的腹腔阑尾位置进行探查,在操作期间要对切开予以保护。若分离操作不是十分容易,要对阑尾系膜进行逆行结扎,从而切除病变的阑尾。若患者属于阑尾穿孔,则首先将脓液吸除,并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对腹腔进行冲洗,待患者手术后将引流管予以放置,腹腔关闭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其后与参照组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药敏试验[3],并结合患者的结果予以高敏感抗生素药物,对其进行全程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和记录。
1.3 指标观察: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和术中出血量,同时对两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最后将所得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所涉及的数据结果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计数,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和术中出血量以均数±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结果显示P<0.05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差异正相关,结果显示P>0.05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差异负相关。
2.1 研究组和参照组相关指标分析:研究组(n=25)患者选择高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后,手术用时为(29.6±6.5)min,住院天数为(4.54± 1.02)d,术中出血量为(61.5±7.6)mL,抗生素使用时间为(3.52 ±0.69)d,下床活动时间为(4.99±1.10)d;参照组(n=25)患者选择常规抗感染治疗后,参照组(n=25)患者选择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手术用时为(48.2±6.6)min,住院天数为(8.60±1.09)d,术中出血量为(100.6±7.4)mL,抗生素使用时间为(7.89±1.24)d,下床活动时间为(5.42±1.12)d;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以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同参照组进行比对,研究组明显较少,从下床活动时间来看,两组间差异负相关。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n=25)患者选择高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为切口感染,1例患者为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8%,参照组(n=25)患者选择常规抗感染治疗后,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为切口感染,3例患者为肠梗阻,2例患者出现腰背酸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整理可知,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正相关,统计学意义产生。
2.3 复发率结果分析:研究组(n=25)患者选择高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后,复发患者1例,复发率为4%;参照组(n=25)患者选择常规抗感染治疗后,复发患者6例,复发率为24%,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和整理可知,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正相关,统计学意义产生。
急性阑尾炎在普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与此同时,在该疾病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症状以阑尾肿胀和纤维性渗出物为主,就该疾病而言,其起病较快,临床需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获取最佳治疗时机[4]。从当前的治疗方法来看,手术治疗是其临床首选,但是也有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虽然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但是会有较高的并发症出现。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了临床上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表现,并将手术时机进行把握,从而使治愈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而言,其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相比,前者占比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在治疗期间必须确保治疗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在手术前需将准备工作做好,在手术期间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从而使手术风险得以明显降低,并使临床疗效得以明显提高[5]。除此之外,对手术患者选择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结合本次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期间予以高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参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少,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占比明显低于参照组,且两组间统计后差异正相关。从下床活动时间来看,两组间差异负相关。除此之外,患者在术后行药敏试验时,要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且使用量需确保规范性[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不适感得以明显降低,并为临床预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若患者自身具有腰椎退行性病变,一旦因为麻醉破坏了腰背部组织,会致使患者出现化脓性阑尾炎,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需合理选择,同时将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术后并发症得以明显降低,手术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综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可知,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围术期接受高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进一步实践。
[1] 周湛帆,田德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32-33.
[2] 唐德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探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119-120.
[3] 杨宇龙.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与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110-111.
[4] 李云涛,兰梅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3):337-338.
[5] 包尔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1):100-100.
[6] 李本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7):555-556.
R656.8
B
1671-8194(2017)20-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