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强国”背后,是知耻而后勇的决心!

2017-01-16 06:04卢山
中国汽车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代名词匠心强国

“匠心强国”背后,是知耻而后勇的决心!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一词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

关于什么是“工匠精神”,相信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是“寿司之神”里的小野二郎,还是以苛刻和完美主义著称的乔布斯,甚至是锤子手机的罗永浩,都或评价或自诩的被称之为有“匠心”。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块特殊的土地上,在2016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工匠精神”的提出,除了理想化的职人之心以外,更有不可回避的发展必然。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产地名称,能够像“Made in China”这样普及而受争议。其字面背后蕴含的褒贬兼有的复杂含义,是大国崛起30年的写照和缩影。

从“Made in China”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百年之前的“Made in Germany”。彼时,“Made in Germany”还是抄袭和低质的代名词,就像今天的“中国制造”一样。但傲慢而自尊的日耳曼人不能容忍自己这样被蔑视,因此知耻而后勇,在科技、制造、食品等等领域发奋图强。

后面这一百多年的事情,不用说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德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德国汽车更成为中国人的最爱。

中国想要以匠心强国,德国或许就是眼下最具现实意义的样本。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汽车产销最大的市场。但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这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并没有随着口号声的愈发响亮而缩小。

本期《汽车人》的封面文章《工匠·徐和谊》,特稿《自主向上》和《工匠·强国——最美汽车人特辑》,正是从领导者、技术力、生产线这三个层面,剖析差距的演变与解决之道。

徐和谊的六大板块布局,给北汽集团以方向;创新研发与资本收购,给传祺、吉利这些自主品牌以突破;各个生产环节上“不妥协”的最美汽车人,给“中国制造”以希望。

什么是变革之道?匠意与匠心,缺一不可。它们的组合,或许可以称之为“道”。

而文章所不能承载的,是在当今这个发展高速的大时代下,慢条斯理的匠心制作与工业化大生产之间的天然矛盾。

当“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与“人人都是多面手”的诉求相碰撞,当淡泊名利与生存得更有尊严相冲击,我们解读不出的答案,也是当下中国的工匠之困。

忽然想到一篇文章中所写:“花笙记的手工盘扣工人月薪可达五位数。因为只有让年轻人从传统手工艺中赚到钱,才有人愿意投身此业,而这样才是真正在保护并传承传统工艺和文化。”

器若有灵,匠必有心。灵无价,而心有价。

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也不该只是一句口号。在这个人人自诩工匠,家家自诩匠心的时代,或许我们该多问一句: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猜你喜欢
代名词匠心强国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力量的代名词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Logo新主张
秦晋争霸
透亮光泽
老艺人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