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徐和谊

2017-01-16 06:05李苗苗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师工匠精神

□本刊记者 李苗苗 管宏业

工匠,徐和谊

□本刊记者 李苗苗 管宏业

让徐和谊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重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找回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先决条件。通过挖掘技工里的“领头羊”,树立志在卓越的工匠精神,北汽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

如果不是墙边的那面书架,徐和谊的办公室与普通人相比没太大不同。密密麻麻的书籍和几辆汽车模型以外,书架内还摆放了一个不起眼的奖杯,奖杯上篆刻着:“中国杰出质量人徐和谊”。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授予徐和谊的荣誉不计其数,但徐本人对这个奖项特别在意。

据了解,这是继获选首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之后,徐和谊荣获的又一个重量级质量大奖。

早年间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徐和谊,至今保持着对质量偏执的关注。也因此,对于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及“工匠将神”,徐和谊感到特别兴奋。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这个充满了传统色彩的词汇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工匠精神在国内产业界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

徐和谊表示:“这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工匠精神,通过制造强国引申出来了工匠精神,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好。”他强调,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更是一种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大到一辆奔驰轿车,小至一把日本茶壶,无论价值多少都会被匠人们精雕细琢,不会出现质量瑕疵。

徐和谊认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就必须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品牌效应。特别是在“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不但要对落后产能升级换代,更要对生产理念进行升级换代。

随手拿出手机,他颇有感触地给记者转发了一篇文章。文章显示,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相比之下在中国,创业历史超过150 年的企业只有六必居、张小泉、同仁堂等,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在那几个国家?”这是每个人的疑问,徐和谊认为,技工是精工制造的基础,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不少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踏实、坚毅以及精益求精等品格就是“工匠精神”。

具体来说,“工匠精神”体现在匠人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的工作中,更深埋在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和理念中。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徐和谊也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充分诠释。他认为,这四个字里蕴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工’是一个含义、‘匠’是一个含义,‘精神’又代表了另一层含义。‘工’是一个有职业的操守,大家比较好理解。这个‘匠’是什么?它是一种荣誉。像咱们一说石匠,匠是荣誉感。他是设计师、是制造者,现在时髦的词叫创客。‘精神’更好理解,其实精神上也有三层含义。一个就是专注,心无旁鹜地投入;第二个层面是耐受,能经得起寂寞;第三层含义就是坚韧,百折不挠。”徐和谊表示,10年前竺延风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要耐住寂寞二十年”,现在看来依然适用。

徐和谊表示,中国要从一个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最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无从谈起怎么强大。他非常希望围绕着工匠精神,在汽车领域好好地展开学习、讨论、交流,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尽管中国也连续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在制造业,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在这个时候重提工匠精神就绝不仅仅是偶然。

实际上对于北汽而言,早在多年前集团内就开始设立“首席技师”,树立基层“最美汽车人”,在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贯彻上,北汽再次走在了前面。

少为人知的是, 2006年当徐和谊就任北汽集团董事长时,他下大力气抓的一件事就是重整北汽技工学校。当年的学校挤在市区很小的一个胡同里,校舍破旧,人心涣散。徐和谊看到后当机立断下大力气投入重建,建成为目前国内标准最高、规模也算最大的一个技工学校。学校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重点学校,也成为北京市的一个样板学校。前往参观交流的人络绎不绝。2014年,在原来只是培训技工的基础上,北汽技工学校升级为技师学校,能够授予具有大专学历的技师。到现在,应届生还没毕业的时候,百分之百就被用人单位抢走了。徐和谊颇为自豪地说,在基础阶段,北汽的工匠精神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毫无疑问,培育工匠精神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际上,轻职业重学术,是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师,也是每一个制造业强国往往都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要知道,德国半数劳动力持有技工证书,声望比肩大学教授,而这些一线技术工人和技师,他们才是撑起奔驰、奥迪等“德国制造”的保障。

在打造更高层次的工匠制度上,北汽同样有着独到心得。

不久前,徐和谊刚刚签署批发了北汽集团第三批“首席技师工作室”。最早从北京奔驰诞生,后来扩大到北京现代直至北汽自主,如今北汽集团内各大制造板块都设了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制度。加上刚刚确定的25个工作室,北汽集团内已经有近80个首席技师。其中的佼佼者,不仅能够屡屡获评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甚至进入北京市总工会担任副主席,享受副局级待遇,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徐和谊坚定地说,在北汽,我们就是要推崇这种工匠精神。

此前在汽车人传媒采访“最美汽车人”过程中,对徐和谊大力推崇的“首席技师工作室”有了一定了解。以北汽股份北京分公司总装厂高级技师李兵工作室为例,这一个工作室就总投资2200万元,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清一色德国杜尔高端生产设备,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总装车间。里面有一共14个工位,全部走下来,一辆车就可以从零件变成一部整车。员工在这里可以得到全面的培训,变成“多面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对整个汽车组装也了解得更详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挖掘技工里的“领头羊”,树立志在卓越的工匠精神,北汽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也因此对李总理今年提出的工匠精神特别有体会。徐和谊强调,特别是在我们制造体系内,更应该大力倡导,推广工匠精神。

崇尚工匠精神,某种程度上,与徐和谊本人的经历也有相当联系。1982年,徐和谊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工艺专业毕业。之所以选择钢铁,是因为他骨子里就认为,“炼铁是男人干的事业”,认识到基础工业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实际上从掌舵北汽集团一开始,徐和谊就大力在全体系特别是研发部门培养工程师文化,树立工程师的荣誉感。徐和谊自己解释,或许是学工科出身,又到了工厂,所以对工匠精神真是特别的深有感触。谈到近年来在北汽大力推广“首席技师”制度、培育工匠精神,他笑着说:“不是说我有什么先见之明,可能因为我是学工科的,所对这方面有那么一种天然的亲切、认知,所以也有着格外的追求。”

对这个深谙产业竞争本质的人来说,质量、品质永远都是产品胜出的根本。特别是面对宏观经济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中国自主品牌如何应对?他的应对之策就是:实施质量战略,从狠抓质量入手,提升竞争力。

事实上,北汽集团在2014年就提出了“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制造业的升级是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基础,而质量又是制造业升级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徐和谊表示,质量管理的提升进步,不仅是北汽集团质量上水平的急切需要,也是北汽集团管理上层次的迫切需求,更是北汽集团通过战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5年,徐和谊率领“北汽人”践行了一个坚定信念:文化先导,体系保障,以质量塑造北汽灵魂。

让徐和谊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重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找回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先决条件。他认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找回工匠精神,中国汽车也一定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

猜你喜欢
技师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