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理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 护理部,辽宁 鞍山 114014)
浅论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董 理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 护理部,辽宁 鞍山 114014)
目的 分析并研究产后出血的主要构成因素,研究产后出血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126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体征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相关文献和资料,总结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同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胎盘因素、多产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人流史、多次分娩等,本研究产后出血产妇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经过干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好,能够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值得推广使用。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是自然分娩后常出现的一类情况,其发生率较高,主要指的是自然分娩后24 h,出血量>500 mL,这是临床分娩当中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产妇死亡。因此临床上需要对此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干预,研究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本研究主要基于此进行分析,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我院接收的自然分娩产妇中,抽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41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35.4±4.1)岁,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30例;观察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9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2.5±3.9)岁,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27例。分组后,对两组产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为对照组产妇配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性干预干预进行指导,主要从如下几步开展:①分娩过程全程陪伴。安排护理人员全程陪伴产妇,在陪伴产妇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妇进行相关的降级分娩知识灌输,对产妇予以必要指导,使其在分娩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进行多方的安慰,以便于更好的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②按摩子宫。当产妇进入第三产程之时,护理人员需要辅助助产士按摩产妇的子宫,将手放在产妇的下腹,有节奏的对产妇的腹部进行挤压,使患者的子宫功底和左右侧壁可以完全放松。在对产妇的子宫前壁按摩之时,可改为掌面进行。护理人员在对产妇按摩的时候应该注意对产妇的舒适度等进行保持,避免增加产妇的不适感;③预防感染。如果产妇发生了出血,那么产妇的抵抗力也会随之降低,这也很容易引发感染,所以在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需要坚持无菌操作,为产妇使用消毒阴垫,确保产妇的阴部清洁;④心理护理。为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产妇在出现宫缩乏力症状的时候,其生理和心理都出现不良反应,所以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对产妇讲明产后出血的相关情况,高职产妇采取相关措施干预之后对其身体健康并无影响,使产妇安心的接受干预和治疗;⑤观察病情。对产妇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为产妇建立起静脉通道,及时为产妇进行血容量的补充,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检查产妇的阴道情况,确定产妇是否依然有出血情况并进一步确定产妇阴道出血的原因,予以必要的干预和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1 产后出血的因素: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胎盘因素、多产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人流史、多次分娩等,本研究产后出血产妇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
2.2 护理干预效果:本研究产后出血产妇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出血8例(其中宫缩乏力3例,胎盘因素1例,软产道撕裂3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对照组出血63例(其中宫缩乏力11例,胎盘因素8例,软产道撕裂7,凝血功能异常6例)。经过干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产妇在自然分娩以后,造成其引导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比如胎盘因素、多产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人流史、多次分娩等[2],本研究内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严重的对产妇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所以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对各种原因导致产后出血发生[3]。本研究经过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情况相对较轻,说明综合性护理对于预防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价值。经过分析能够得出,综合性护理主要是一种优质的护理策略,而且这种护理具有全面性,可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4],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坚持以产妇为中心的原则,从产妇实际出发,主要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对产妇进行干预指导,同时防止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严格监视产妇的相关体征和指标[5],做到了干预护理的全面性和紧凑性,所以护理效果跟好,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更低。因此,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临床上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好,能够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值得推广使用。
[1] 李枝.105例产后出血的抢救成效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 13(21):462-463.
[2] 谢俊.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调查及综合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23-24.
[3] 李彩虹,晁丽涛.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4,27(5):1634-1635.
[4] 孙玉.30例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 163-164.
[5] 令狐克容,成绍丽.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4,30(18):36-37.
R473.71
B
1671-8194(2017)06-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