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锐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观察
李 锐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诊治的心理障碍患者9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经治疗,本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主要为焦虑障碍患者和抑郁障碍患者,要求进行心理障碍诊断的医师专业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能够准确判断心理障碍类型,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帕罗西汀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并使患者因心理障碍产生的躯体不适和失眠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
心理障碍;神经内科门诊;临床诊治;临床疗效
当前,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加之长期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困扰,我国心理障碍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心理障碍,指在心理、生活、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引发认知、行为、情感的异常变化,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一定的危害,本次研究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心理障碍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诊治的90例心理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病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心理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存在其他严重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者。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90例患者,男33例,女57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1±7.6)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3.7±1.4)年。
1.2 治疗方法:采用帕罗西汀(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533)对患者进行治疗,20~40毫克/次,1次/天,于早餐时顿服,初始用药剂量20 mg,之后参照患者的反应和病情需要,相应增加用药剂量,可每周相应增加10 mg的用药量,直至最大剂量40 mg,连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你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治疗前SAS、SDS、HAMA评分分别为(64.2±4.0)分、(61.8±2.6)分、(24.2±4.6)分,治疗后SAS、SDS、HAMA评分分别为(44.5±4.1)分、(37.1±3.3)分、(15.2±2.2)分。由此可知,本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32.628、55.776、16.745,P<0.05)。
2.2 治疗过程中,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神经内科门诊中,心理障碍为常见疾病,且接诊的患者以女性占多数,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1]。该病症状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因此,在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综合分析考虑患者过往的基础疾病和心理疾病,并要求医师专业知识过硬,能够作出正确判断[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积极治疗患者的心理障碍,对于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也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在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还需考虑药物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其他影响,以有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帕罗西汀对患者的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若患者同时患有脑卒中、高脂血症等疾病,在应用帕罗西汀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就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血脂变化,并以此为根据,适量使用调脂类药物[3]。SSRIs类药物:此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则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若患者患有难治性高血压,则需慎重使用此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4]。若患者患有癫痫,且伴发情感障碍,在用药时,则需全面考虑药物可能对癫痫疾病发作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避免用药加重患者的病情。
当前,心理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在大脑内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均需通过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交换和传递来实现,心理活动也会受到递质功能的影响。例如,认得情绪和思维调节会受到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前者有关,抑郁症的发生则与后者有关[5]。
在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药物治疗。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次研究中,以帕罗西汀对本组纳入研究患者进行治疗,经治疗,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分别下降至(44.5±4.1)、(37.1±3.3)、(15.2±2.2),可见帕罗西汀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有相应的提高。帕罗西汀治疗心理障碍的优势如下:①帕罗西汀属于SSRIs类抗抑郁代表药物,其药效的主要成分为氟苯哌苯醚,通过对5-羟色胺再吸收进行抑制,从而提高神经突出间隙内的5-羟色胺浓度,达到抗抑郁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睡眠障碍、乏力等,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食欲、生活兴趣和愉悦感;②帕罗西汀见效快,对于提高心理障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大有助益,由于帕罗西汀选择性较强,对组胺、肾上腺素受体以及胆碱能的亲和力较低,因此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③帕罗西汀还可有效预防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用药过程中,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应激反应会逐步被淡忘,若这种应激反应持续存在,并对患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则需要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帕罗西汀安全性较高。
综上,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缓解患者心理障碍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俞一超.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J].医学信息,2013,27(24):160,161.
[3] 周智.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485.
[4] 张萍,毕晓莹,陆铮,等.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37-1839.
[5] 朱玲.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6-157.
[6] 夏云轶.神经内科门诊中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统计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4):244.
R749.7
B
1671-8194(2017)10-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