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路径的思考

2017-01-15 10:31赵明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物质基础组学证候

赵明地

(辽宁奉天中医院心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路径的思考

赵明地

(辽宁奉天中医院心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以中医证候概念为基本理论依据,总结证候有关的研究及现状,初步认为证候物质基础研究只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上的研究思路,尚未存在注解清晰并得到认可和推广的定论,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证候物质基础应该是包含信息、联系、规律、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其反应了机体作为有机整体的复杂性,是内外因素作用下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病理的外在反应,其假说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物质基础

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历来是中医基础领域的灵魂。早在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发布“证候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最根本问题,并列为中医药重大研究计划”,充分展现了证候物质基础研究在现代中医药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证候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肾本质的研究开展以来,经历了几个巅峰时期。其中包括证候动物模型研究(20世纪70年代)、证候微观指标客观化研究(80年代)和病证方的物质基础纵深研究(21世纪初)。实验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关于证候研究的不断加深,一系列的学术问题也日益浮现。全面阐述中医证候理论的科学实质,规范化证候的定义和内涵,是中医药学科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之一。

1 有关证候概念的阐述

“证候”,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式所获得的疾病有关资料的过程,其表现在整体的身体功能反应状态和运动、变化规律[1]。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为止,其模型已高达200余种。实现了中医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新的突破,奠定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理论最坚实的基础,在中医现代化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到“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涵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高度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它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认为应将复杂性科学和系统生物学相结合,把人体生命活动看做一个复杂系统。证候好比一类数学模型,将人体这个复杂系统分为由分子到细胞,器官到系统再到整体的多个层次。模型也相应分为分子模型、器官模型、整体模型等不同层次。而证候是整体层次的模型,对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做出高度的病理性概括,每一个证候都有其外在表现与内涵,其研究多从外候与内涵为最初的出发点。

2 证候研究的目的及目前研究现状

规范中医证候的目的是为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最终制定在科研、医疗及教学工作中统一的执行标准。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其本质,也就是证候客观化。为实现该研究的最终目标——探索和制定中医证候的客观检测指标,定量表达证候,用客观检测指标对疾病作出定量的证候诊断,以客观检测指标为桥梁,加速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流与融合。目前证候外候的研究多以临床流行病学为模式,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整理并归纳四诊所得到的信息,探求其普遍性规律以其达到建立诊断标准的目的。但此过程的主要数据来与为医师主观经验判断,要实现标准量化很难。单纯凭靠医师的临床经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证候标准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证候内涵(生物学物质基础研究),近年来从生理、生化、超微等结构多因素进行探讨,但仅有的几种理化指标难以涵括中医学的各类证候。证候内涵是指广泛层面的各指标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单一或有限的理化指标或指标的简单叠加与中医学证候对应层面的不一致,决定了其无法全面深刻的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加快了对中医证候中各客观指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遗憾并没有突破性的成果出现,只能对仅有的部分已知基因进行表达。近年来新兴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现代化科技的诞生,给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带来了新曙光和前途[3]。

3 证候物质基础研究建立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证候既然是病理表现,就必然会存在与其对应的物质基础和支配机制理论。表面的物质基础绝大部分反映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上。蛋白质组学旨在研究特定时刻单一基因组,一组细胞或者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全面地反映这一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采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途径来探讨证候的内在发病机制,寻找物质基础的研究。患者的机体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内在肯定会存在引发该表征的物质基础。其不会集中在某一脏器,也不会是单一的特异性物质,极有可能是基因组和蛋白质表达的整体反应。灵活运用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病理部位组织同步检测,对证候基因表达谱、证候相关代谢群谱、证候总体蛋白质表达图谱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图谱表征与证候进行关联分析,确切整体地揭示证候发生机制的动态[4]。对目前证候物质基础研究的假说和思路进行综合后发现,证候是致病因子与体质因素的协同反应,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方法揭示其本质并对物质基础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是有可能实现的。

[1] 高颖,吴圣贤,王少卿,等.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证候诊断路径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1010-1012.

[2] 魏聪聪,朱明丹,冯利民,等.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学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2,44(1):1-3.

[3] 高颖,吴圣贤,王少卿,等.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证候诊断路径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1010-1012.

[4] 宋婧,马致洁,赵奎君.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12):1138-1141.

R2

A

1671-8194(2017)14-0201-01

猜你喜欢
物质基础组学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东莨菪碱中毒大鼠的代谢组学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
济南版生物八上《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及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