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017-01-15 10:31:3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结肠癌分化癌症

彭 妲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彭 妲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文章选取沈医二院的部分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并对结肠癌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例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预后的多因素影响,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进行介绍,结合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并确定了最终可靠的影响因素结果,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

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选择2011年~2015年沈医二院5年的临床病理资料,共有患者21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07例,女性患者为110例,平均年龄达到61岁(26~87岁)。在研究期间对患者进行了分组,按照肿瘤发生类型来进行,研究病理特征选择的临床资料要有完善的病理诊断资料,并在手术治疗中将肿瘤全部切除,是原发性肿瘤,在此之前不存在肿瘤病史。并且在诊断治疗阶段仅为结肠癌,患者的其他部分不存在原发性肿瘤。治疗以及后期跟踪诊断资料完善,107组病例资料中全部能够达到这一指标[1]。

1.2 方法: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这种开放性疗法能够避免癌症继续在体内生长,将肿瘤全部切除也达到了根治的效果,需要对结肠内膜进行切除,肿瘤没有了生长环境,不会继续生长,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需要在接下来的住院观察期间细心的护理,并在出院后静养身体合理控制饮食。手术期间使用了吻合器,对肠道重新构造,并对肿瘤内液体进行引流处理,使手术过程更顺利进行。

手术后间隔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回访观察,术后患者均按照医师叮嘱的养疗方法来进行术后恢复,在手术过后的2年内,共进行了3次定期回访,并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以及体内癌胚抗原检测,在217例患者中,共有27例患者失访,与主治医师失去连续,这部分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不明。剩余的全部患者经过为期2年的回访调查,发现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术后仅有27例存在直肠癌复发病变的情况,其中18例死亡。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后期的病情诊断与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在217例患者中,手术前所进行的身体健康程度检查发现,有67例患者有贫血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在手术前进行了药物补充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缓解患者的贫血症状,在手术前的最后1次检查中,患者的血清CEA有明显升高,接近正常值,不会对手术进行造成影响。通过影像以及显微镜下的观察,发现其中有87例患者的癌症细胞分化不良,并且具有分化扩散倾向。诊断结果中显示,有159例患者的淋巴结>12枚。手术后的3年时间内,统计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且癌症控制稳定的患者占82.4%,术后病情控制比较稳定[2]。

2.2 单因素分析:预后隐患因素中,与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结肠癌手术出血量比较少,但仍然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输血的方法来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手术效果不理想,甚至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的突发情况发生。术中输血量、手术前患者的CEA指标以及脉管癌情况,都会影响到结肠癌最终结果额预测,手术恢复情况的分析。根据临床病理研究显示,手术前患者的性别与肿瘤位置并不会影响到特定后果的预测,在医师的掌控范围内,结肠癌复发的风险比较大,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但如果癌症在中晚期发现,手术的后果很难预测,晚期癌症患者多数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来维持生命,手术治疗的风险比较大。单因素只分析患者自身特征,并没有因入手术环境等外界因素。

2.3 多因素分析:分析时需要借助病理诊断结果进行风险模型的建立,将不同类型的因素记录在表格中对比,这样能够准确的判断哪一类型的因素会影响到预后结果,并将所记录的癌症诊断结果融入到其中。其中包括癌症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数量,是否存在水肿以及积液等现象。

3 讨 论

3.1 预后因素:针对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时,将影响预后的因素总结如下。淋巴结转移、CEA值偏高,并在在手术前癌症细胞分化判断不准确也会对结果预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后很难对患者身体做出合理的控制。下面将以淋巴结转移因素进行重点探讨,帮助明确预后期间应当注意的内容。

3.2 淋巴结转移: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认为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测手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Ⅰ期结肠癌患者与Ⅱ期患者在淋巴结数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资料中的患者,手术前淋巴结数量<9枚的患者术后恢复没有>27枚的患者理想,淋巴结数>27枚的患者在3年的跟踪监测中也发现身体恢复情况最理想,生存率达到97%以上。这部分患者均在结肠癌Ⅰ期,检验结果中所显示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一致,为对比研究,医学人员对Ⅱ其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数进行统计,发现在手术前发现更多淋巴结能够提升手术后的存活率,患者的免疫能力恢复也更快,通过这种方法,在现场形成了稳定的检查结果。后续研究中针对临界点的查找进行深入,确定准确的淋巴结数量影响临界点,有助于帮助医师确定治疗方法可行性,并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经过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努力,最终判断临界点为淋巴结的总数>16枚或者18枚,这样在手术期间才得到更理想的效果,术后康复阶段患者病情复发的概率也更小,淋巴结转移会影响术前的数量统计,自然会导致预后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病理分化程度:一般认为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能力强,预后越差。低分化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高分化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关于分化程度的界定,有些研究提出四分法即: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亦有学者建议将病理分级简化为高分化(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低分化+未分化)两级,以更有利于的判断预后。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认为,黏液腺癌应当作为一种分化程度高但恶性程度高的特殊类型。本组病例将分化程度分为两级,经多因素分析证实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1] 张宝昕,潘宏达,高兆亚,等.结肠癌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的多因素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5):2202-2207.

[2] 尹红,罗保平,李春亭.左半梗阻性结肠癌患者5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6): 567-568.

R735.3+5

B

1671-8194(2017)14-0143-02

猜你喜欢
结肠癌分化癌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6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08
不如拥抱癌症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