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神经功能评价

2017-01-15 09:46:45王秀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5期
关键词:病患脑出血神经功能

王秀娥

(凤城市中医院护理部,辽宁 丹东 118100)

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神经功能评价

王秀娥

(凤城市中医院护理部,辽宁 丹东 118100)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价,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接诊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124份,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传统护理组依据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引进护理界先进经验,对患者实施全方面多角度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的差异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NIHSS评分 (13.46±1.97)分,传统护理组(17.62±2.04)分,优质护理组改善显著(P<0.05);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88.71%,传统护理组总有效率62.90%,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其具有显著改善病患神经功能水平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势,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一种脑内血管破裂、脑微循环障碍诱发脑实质病变的原发性脑血管病。该病表现为病程长、治愈难、预后差等特点,对患者造成脑实质损伤,严重者可产生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压力[1-2]。探索有效的护理模式不仅对于患者疾病控制有良好意义,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及其家属有极其重大的意义[3]。故本院借鉴以往研究资料,结合自身临床实际,研创出一套优质护理模式,近几年应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病患的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高龄病患124例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4]:①达到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准则[5];②均合并高血压疾病,且为脑出血首次发病;③经影像学诊断确诊,出血量低于30 mL,脑出血区域集中在基底节区,病情程度较轻,当前仅需保守治疗;④患者有完善的随访及治疗资料,病患或其家属对护理事宜享有知情权。剔除标准[5]:①合并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其他原因的出血;②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类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脏器重大病变者;④于干预中途因其他原因失踪或死亡者。将上述病患根据其选用的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传统护理组根据以往传统护理经验进行基础护理,其中男患38例,女患24例,年龄下限62岁,上限96岁,均龄(78.44±4.59)岁;优质护理组基于传统护理组,融入先进护理理念,对病患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护理,其中男患34例,女患28例,年龄下限65岁,上限93岁,均龄(80.05±5.46)岁。经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指征、发病部位等基线信息较为均衡,可以匹配(P>0.05)。

1.2 护理方法:传统护理组由该科室护理人员轮班护理,按时督促病患进行体征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基础检查,并根据个体病情不同,遵医嘱督促降压、利尿、抗菌、消炎等治疗,保持病房内整洁卫生、环境通透、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保持病房及走廊安静,适时为病患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病患情绪动态,对产生焦虑、惊恐情绪的患者提供相应帮助,记录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制定出院计划及长期指导意见。 优质护理组基于传统护理组的护理经验,加用以下措施:①开展优质护理小组: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策略方针,每科室各派一名代表担任护理组长,再由若干有护理资质的组员进行配合护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护理细节,于病患入院后主动向病患进行自我介绍,交代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分配,医院环境介绍及病房用品指导,建立信赖、友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提出自身要求,护理人员定期交接、分析,提出改善意见。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意识状态、生命指标、四肢及感知能力进行及时有效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时调整患者床位角度,对情绪躁动者加用床旁保护措施,观测患者尿量及血压情况,及时做好录入及汇报工作。③细节护理:鼓励患者食用高维生素、清淡少盐的食物,对于患者泌尿系统、结肠系统造成的异味等应协助患者家属及时清除;每天按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四肢外伸、内旋、伸展等,且锻炼要适当,以每次不超过20 min,白天不超过4次为宜;对情绪波动较大的病患应给予平日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严重者遵医嘱督促患者用药治疗。④出院指导:病患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交代其家属日常护理事项及护理技巧,传授康复训练技能,提供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并告知病患家属脑出血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要点,降低患者出院后意外情况的产生。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记录其NIHSS评分及疗效。

1.3 观察指标: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积分[6](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该量表包含15项神经功能检查,满分42分,病情轻重与分值呈反比。

1.4 疗效评定:①显著改善:病患具有较为完善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较好;②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转好,但日常生活仍需他人照料;③无改善:患者不具备独立自理能力,病情无转变或恶化。并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加以分析,NIHSS评分等计量数据以(±s)显示,采用t检验;病患性别比例等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评判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NIHSS评分的比较:干预前,优质护理组NIHSS评分为(21.67±2.46)分,传统护理组(20.89±2.53)分,干预后,优质护理组NIHSS积分(13.46±1.97)分,传统护理组(17.62±2.04)分,干预前后,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相比,优质护理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优质护理组显著改善17例(27.42%),改善38例(61.29%),总有效率55例(88.71%),无改善7例(11.29%);传统护理组显著改善10例(16.13%),改善29例(46.77%),总有效率55例(62.90%),无改善23例(37.1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老年人机体抗病能力较差,且通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此,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风险极高。多数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如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也一直是临床积极努力攻克的重要难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优质护理模式属于新性高质量护理革新方法,不仅强调护理技能的提升,而且关注护理人员服务理念的转变和病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和人文化关怀,目前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各科应用中已经被临床广泛认可。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多不具有健全的自我护理能力,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不仅任务重、而且难度大,因此,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改善护理人员能动性对于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干预后,优质护理组NIHSS评分 (13.46±1.97)分显著优于传统护理组(17.62±2.04)分,P<0.05;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88.71%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总有效率62.90%,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且大幅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1] 何依娜.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74-276.[2] 王红梅,方淑贞.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5):482-484.

[3] 刘漫香.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85-286.

[4] 曹樱花,赵晓辉,王颖琪.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38-139.

[5] 费学芬,沈建红,钱旭萍.时间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50-1051.

[6] 曹述敏,陈德.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42-144.

R473.5

B

1671-8194(2017)25-0259-02

猜你喜欢
病患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智慧健康(2019年7期)2019-01-30 23:56:37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