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5 09:46:45付署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5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病情

付署华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程序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付署华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4.32±4.19)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12±2.93)d,经t检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1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脑出血;程序化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由小静脉、小动脉破裂等引起的脑内实质性出血,急性脑出血的特点是发病快、起病急、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急性脑出血的及时抢救及护理配合是治疗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以期为急性脑出血的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32±4.68)岁。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发病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主要护理方法如下:①评估病情。首先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并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及用药情况。根据收集的资料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于病情危重患者予以优先处理。②制定护理干预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根据护士自身的临床经验,咨询相关专家后制定符合患者的护理方案计划。③护理方案计划的实施。首先是接诊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头置冰袋,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及时予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治疗。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性质,并监测患者用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应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同时严格监测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呼吸、心率、血压等,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饮食护理:评估患者每日所需的热量,并根据热量需要量制定饮食方案。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实施康复训练计划,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内容,并为其示范功能训练的要领,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监督患者尽早进行锻炼,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改变康复运动的量及内容[2]。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4.32±4.19)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12±2.93)d,经t检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1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科的一种危重疾病,老年人群为该病的好发人群。急性脑出血病情变化快,极易发生颅内压增高,从而加大了脑水肿的发生概率,增加了脑疝形成的风险。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抑制急性脑出血疾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程序化护理是一种连续性、动态性、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主要是通过患者病情的评估、护理计划的制定以及护理方案的实施作为护理内容,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具体的护理,如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护理,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康复锻炼等[3]。研究表明,在急性出血患者发病后48 h~5 d是功能康复训练介入的最佳时间。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更具计划性及预见性,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证实了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彩燕,陈彬彬,施丽华,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20-221.

[2] 吴章淑,林霞,宋怡.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程序化护理干预策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60:898-901.

[3] 吕华,陈沛华.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3):156-157.

R473.74

B

1671-8194(2017)25-0229-01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出血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3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