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高宏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目的探讨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心脏内科1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统计分析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摔伤或摔倒事故发生概率、临床顺应性、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临床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著提高,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与实施前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主要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准确度高、安全性好且对患者伤害性小,因此临床上深受医师、患者青睐[1]。在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临床安全性,提高患者临床顺应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2]。本文主要探讨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以下是本次研究全部内容。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心脏内科1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患者分别为63例,37例;患者年龄介于27~75岁,平均年龄为(53.5±6.7)岁;100例患者中11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4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45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
1.2 方法:首先统计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该组100例患者依从性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体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如下[3]:①护理素质:对医护人员开展定期考核、培训制度,明确导管室护理任务,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并在科室内实施监督举报制度,工作人员互相监督,并对护理人员实施分组管理,每天由小组长对组内每位工作人员设备操作、护理熟练度等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分;②术前护理:为确保手术严禁,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器械、药品、手术术前同意书签署情况、患者过敏史等一一复核,手术前后患者一切活动均由专人护理,患者出行必须要有人陪伴,尽量避免摔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手术实施前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急救措施,缓解患者紧张心理;③术中护理:手术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指标,一旦患者出现持续性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等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④术后护理:手术结束需要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饮食,总结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做好护理档案记录。
1.3 观察指标:以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摔伤或摔倒事故发生概率、临床顺应性评分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摔伤或摔倒事故发生概率、临床顺应性评分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以均值±标准差(x-±s)或者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统计学差异以t检验或者χ2检验表示,P<0.05记为结果统计学差异显著。
2.1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仅1例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射延迟现象,实施紧急护理后并未威胁患者健康,风险概率为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共计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患者不小心摔倒或者摔伤,4例患者临床顺应性低,1例患者室速、室颤延迟识别,2例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射延迟现象,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2.00%(χ2=8.263,P<0.05)。可见风险管理实施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
2.2 患者顺应性及临床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患者顺应性评分结果为(85.2±2.4)分;患者对医务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79.6±8.3)分。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顺应性评分结果为(96.7±5.6)分;患者对医务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7.2±7.1)分(t=7.93,P<0.05)。可见风险管理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进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冠状动脉介入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作为外科创伤性手术,加之患者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手术过程还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4]。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属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之一,该手术精密度要求高,手术费用高,患者一般均为较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心血管本身已经衰老,且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5]。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均提前做好护理安排,尽量避免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次实验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回顾性分析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实施过程中实施导管室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临床顺应性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因此手术过程中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陶明,肖祖碧.股动脉人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17-18.
[2] 李娜.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16.
[3] 肖燕.ICU护理风险事件及防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11-212.
[4] 王雪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56-1657.
[5] 卫军,张丽,靳莎莎.介入导管室的管理与感染控制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38-239.
R473.6
B
1671-8194(2017)25-0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