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静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多样化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
吕 静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目的探讨多样化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疾病、饮食、药物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从心里干预、认知干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等方面给予多样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PSOI指数分别为(10.94±1.57)分和(10.82±1.5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PSOI指数分别为(5.21±1.17)分和(7.95±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护理方法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样化护理方法;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作用
睡眠障碍指的是睡眠量不正常或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一种临床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临床研究表明,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较为多样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多数是由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发生了病变[1]。因此内科住院患者由于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加之对住院环境感到陌生、紧张等因素,导致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内科住院患者一旦发生睡眠障碍,不仅会对其精神状态及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内科住院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积极地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来改善其睡眠障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就对我院内科住院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了多样化护理方法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住院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为(35.8±6.5)岁。50例患者,14例为消化内科患者,10例患者为心血管内科患者,14例患者为呼吸内科患者,12例患者为肾内科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为(36.6±6.8)岁。50例患者,13例为消化内科患者,12例患者为心血管内科患者,15例患者为呼吸内科患者,10例患者为肾内科患者。两组研究对象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可比。
1.2 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疾病、饮食、药物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从心里干预、认知干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等方面给予多样化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①心理干预:患者在入院后,常常由于不熟悉住院环境以及遭受到自身疾病的折磨而产生出一系列痛苦、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其睡眠,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积极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同时要向患者介绍目前临床上的疾病治疗方式及治疗的成功案例,以此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②认知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的日常起居,积极开展睡眠障碍健康宣教活动,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障碍的疾病知识及改善方案[3]。③生活习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就寝习惯,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积极建议和指导患者在白天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体育活动,研究表明,户外有氧运动对于改善睡眠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指导患者在每日睡前,进行足浴和按摩,可选择熏衣花草进行足浴。护理人员指导并帮助患者将适量的熏衣花草浸泡在开水中5 min左右,调节水温到适宜的程度,指导患者进行足浴。并且在足浴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足底按摩,以此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4]。④饮食卫生: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叮嘱患者禁食甜腻、辛辣、生冷、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每日下午5点严格禁止患者喝茶、喝咖啡等饮料。同时给予患者饮食习惯指导,促使患者养成定时定量就餐的习惯,叮嘱患者晚餐不宜过饱,晚饭后至睡前,尽可能减少饮水量,以免影响睡眠质量[5]。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整理所得数据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方差)形式和百分比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其中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指数分别为(10.94±1.57)分和(10.82±1.5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指数分别为(5.21±1.17)分和(7.95±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3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23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10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多样化护理方法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王萍.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31-132.
[2] 康娟,宗雪莲,陈延,等.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4):145-146.
[3] 方芳,程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4] 段伟莉,吕元红,周雀云.层级全责护理在 NICU 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66-67.
[5] 李学群.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10-11.
R473.5
B
1671-8194(2017)25-0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