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生 张春香 姜玉锁
(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030801)
中蜂健康高效饲养技术
刘喜生 张春香 姜玉锁
(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030801)
中蜂饲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许多蜂农通过养蜂走上了致富之路。但是要把中蜂养好,获得好的效益,就一定要科学饲养,其原则就是要提高中蜂的生产性能,创造一种适于中蜂生物学要求的环境条件,提高蜜蜂的抗逆性。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地方优良蜂种,它具有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饲养成本低,生产性能高,产品价值高的优点。中蜂的健康高效饲养技术就是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为活框蜂箱饲养方式,通过定向选种,科学饲养管理,创造有利于中蜂生物学要求的环境,提高中蜂的抗逆性,增加蜂蜜产量,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1.种性退化群势小
这个问题是目前困扰中蜂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很多蜂群的群势一般只能维持在3~4脾,甚至有的只有2脾蜂就产生分蜂;有的蜂群群势不是很强,但连续产生分蜂现象,结果造成群势下降。这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群势差异很大。
2.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害流行时,无一蜂场可以幸免,严重时,蜂群群势削弱和产生飞逃等现象,全场蜂群损失达70%以上。
3.生产力下降
中蜂只有强群才有好的生产力。由于群势下降,加上中蜂囊状幼虫病所产生的损失,造成中蜂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1.营养条件改变
蜜蜂要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就要有充分的营养保证。蜜蜂所需的营养,是从外界采集所获得的食物(主要为花蜜和花粉)。近20多年来,随着山区的经济开发,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蜜蜂赖以生存的蜜源植物锐减,造成蜜蜂食物不足,养蜂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采用小群体、多点分布的方式,以扩大采食范围,保证群体的生存和繁衍。因此造成分蜂性强、群势下降。近年来,天气变化也影响了蜜源植物的正常开花、分泌花粉和花蜜。不良的生产方式也影响蜜蜂的性能,很多地方存在不注重蜜蜂营养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严重地破坏了蜜蜂的营养源。在2008年春冰冻低温天气中,保留充足原蜜饲养蜂群的,基本安全度过这个时期,饲料不足或利用糖浆饲养的,蜜蜂死亡率高。
2.种王选择不当
俗话说,好种好收成。好的蜂王对蜂群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蜜蜂用现代活框饲养后,可以人为选择蜂王,但很多养蜂者未掌握育王的原理,结果造成蜂群的各种性能下降。
3.管理措施不当
目前所使用的中蜂活框饲养技术,不一定完全适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一些采用传统旧法饲养的蜂群和野外生存的蜂群群势,与采用活框饲养的蜂群比较,多数群势强大,也较少发病。这说明所采用的中蜂过箱饲养技术与中蜂生物学特性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对蜜蜂的过度干扰、蜂箱保温性能差等,影响了中蜂的正常生活秩序。
4.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影响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对蜜蜂来说是一场浩劫,造成大量的蜜蜂死亡。在生物界,一场瘟疫发生后,该物种往往会加快繁殖,对蜜蜂来说,也会采用加快群体数量的办法,以保持该物种不至于灭亡,因此,其分蜂性也就得到了加强。
要提高中蜂的生产性能,就要解决以上存在问题,创造有利于中蜂生物学要求的环境,以提高中蜂的抗逆性。
1.正确选育生产群
要做好蜂场记录,根据养蜂日志,选择群势大、抗病力强、工蜂性情温驯的蜂群作为育王的种群,注意除去一些群势差的蜂群中的雄蜂。人工育王要采用复式移虫,哺育群要有大量的哺育蜂,一群哺育群不要放太多的王台,以15~20个为好。
2.勤换蜂王
在蜂群中,蜂王利用它分泌的“蜂王激素”来控制蜂群。每只蜂王所分泌的激素是有一定限量的,当蜂群中工蜂数量多时,每只工蜂得到的蜂王激素量就相对减少,这时工蜂就要分蜂了,就会闹蜂,产生分蜂热。因此,勤换蜂王能加快蜂群繁殖,维持较大的群势。在有条件的地方一般每年要换王两次。
3.注重蜜蜂营养
蜜蜂的营养影响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影响蜜蜂的免疫力,从而影响蜜蜂对病害的抵抗力和病害发生的严重性。因此,在蜜蜂饲养管理上,要充分注意蜜蜂的营养问题。蜜蜂获得的营养主要来源是采集植物的花蜜和花粉。由于中蜂能利用零星蜜粉源植物,很多养蜂者认为无需对蜜蜂补充花粉。但近年来由于蜜粉植物数量减少和天气干旱,影响了蜜粉源植物泌蜜和排粉,对蜜蜂的营养保障有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适当人为补充。
花粉的饲喂方法:
(1)花粉的选择。中蜂对花粉代用品不太喜欢,因此最好用蜂花粉。蜂花粉应干燥、不发霉、没虫蛀、没蜂尸,最好购买经消毒过的油菜花粉。
(2)花粉消毒。最好进行消毒。具体做法是:将花粉摊成薄层,用75%的酒精喷雾,加一层花粉喷一次雾,最后把花粉放在薄膜袋里焖3小时,再把花粉摊开晾干,让酒精蒸发。也可将花粉用水喷湿后放在锅里蒸,同样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3)花粉处理和饲喂。把花粉磨成末,或用少量的干净水浸湿,然后加入少量蜂蜜,混合均匀,晚上摊在蜂群的上框梁上,一次不要太多,可连续喂3~5次,直到巢脾的贮粉区上的蜂粮形成花粉圈。
(4)保持蜂群有成熟蜂蜜作饲料。蜂群要保持正常生长,在营养上既要有足够的蜂花粉,也要有足够的饲料蜜。因此,在收蜜时不要采取见蜜就收的掠夺性收蜜方式,而要保持一定量的蜂蜜给蜂群以饲料。
4.保持巢温稳定
蜜蜂繁殖时,其育子区温度须稳定保持在34.5℃,在饲养管理上要做到:
(1)蜂场场址选择。高温季节通风阴凉,低温季节避免向阳。
(2)高温季节对蜂群适当遮阴,寒冷季节对蜂群适当保温。
(3)选择合适的蜂箱。从现在采用的蜂箱可看出,利用传统木筒饲养的蜂群,能保持较强的群势;使用的蜂箱越简陋、越小,蜂群群势也越小。因此,蜂箱要保温性好,板要厚,巢框的高度要高一点,空间大一点为好。
(4)采用双群同箱饲养。就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养两群峰,中间用隔板分开,上面盖一张薄膜,使两群蜂互借巢温,保持蜂箱中的温度相对稳定。这种饲养方法适合于冬春季节繁殖使用。
5.勤换巢脾
勤换巢脾对提高蜜蜂的生产性能、防病和防巢虫有好处。一般一年需要换巢脾2~3次以上。换下的旧巢脾要及时化蜡,滤渣和滤液要深埋处理。
6.科学管理蜂群
(1)不要随意引种。引种要注意所引进的蜂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其次要注意引进蜂种的抗病能力;第三是引种地发生疫病时,不要在疫病区引进蜂种。
(2)养蜂场地选择。一般蜂场要选择在冬暖夏凉、通风干爽的地方。夏季蜂箱要注意蜂箱不能让太阳直晒,做好遮阴和降温,通风要好。冬季蜂箱要摆在坐北朝南的地方,做好蜂群的保温。
(3)不过度干扰蜂群。中蜂喜安静怕干扰,喜阴凉怕强光,怕温度变化大等,要注意不要太多干扰蜜蜂,尽量少开蜂箱,多以箱外观察为主。
(4)加脾要科学。加脾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太早加脾,蜜蜂不造脾,太迟加脾会促近蜜蜂产生分蜂热。一些初学者,为了急于扩大蜂群,往往在蜂群无加脾条件下加脾,对蜂群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容易引起病害发生,应加以注意。
7.培养适龄采集蜂,使青壮年工蜂出现的高峰期与大流蜜期相遇
青壮年蜂是蜂群中的劳动力,青壮年工蜂出现的高峰期与大流蜜期相遇是夺取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外界每一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以通过人工补充饲喂花粉的方法来控制蜂群中青壮年工蜂出现的高峰期与蜜源植物流蜜高峰期相遇。即在大流蜜期35天前,要对蜂群通过补充饲料促进蜂王产卵,这样就可保证两期相遇。
培育采集工蜂需要提前培育哺育蜂,工蜂从蜂王产卵到成为哺育蜂,约需30天,因此在培育采集蜂时要再提前30天对蜂群奖励饲喂,30天后就有足够的哺育蜂用于培育采集蜂,全过程需要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