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珍
(沈阳市骨科医院营养科,辽宁 沈阳 110044)
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
高文珍
(沈阳市骨科医院营养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便秘的症状、发生率、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腹胀、自发排便、粪便性状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能够增加下肢骨折患者的便秘健康知识,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下肢骨折;便秘;护理满意度
下肢骨折是四肢骨折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下肢功能受限,常因夹板、手术、石膏外固定等原因需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体位改变加之活动减少可导致患者胃肠蠕动减慢,增加了便秘的发生率[1]。尤其是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更高。便秘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我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对48例下肢骨折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有效预防了便秘的发生,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96例下肢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均行X线和CT检查确诊;③均自愿参与研究;④年龄>18岁;⑤均采用手术治疗;⑥无胃肠功能障碍、便秘史;⑦意识清晰,理解力正常。排除标准:①选择保守治疗者;②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③病变型肠道狭窄、腹部手术史;④严重原发性疾病;⑤较严重失语或认知障碍;⑥心理疾病、精神病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⑦失访者。将该组患者采用SPSS形成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4~80岁,平均(50.5±15.5)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25例,胫腓骨骨折23例。受教育年限(9.5±4.5)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3~79岁,平均(51.2±16.4)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27例。受教育年限(10.2±4.4)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2.1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合理饮食能够促进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食时宜细嚼,防止因快速吞咽导致的空气仅腹引起的腹胀。多进行有利于排便的物质,如新鲜水果(香蕉)、蔬菜(韭菜、芹菜)及杂粮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核桃、黑芝麻和生瓜子等含油脂多的食物。减少容易引起胃肠动力障碍的食物,如豆类和牛奶等。鼓励患者多饮水,早上起床可饮用一杯淡盐水,睡前可饮用蜂蜜水等,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同时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榨取鲜梨汁,以促进胃肠蠕动。
1.2.2 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结合宣传资料向患者讲解骨折术后发生便秘的原因、症状、危害、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方法等,引起患者的重视。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便盆,在床上排便,采用床边示范的方法帮助患者熟练掌握。告知患者不可抑制便意,想要排便时应该及时通知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介绍导泻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危害性,告知患者其可减弱排便反射并能产生依赖性,尽量减少导泻药物药物的使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排便习惯,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训练,反复做排便动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对腹部进行按摩,饭后1 h,取仰卧位,两手重叠于脐右侧三横指处至脐下三横指处,顺时针按摩[2],力度逐渐增大,部分患者可配合腹部热敷。
1.3 观察指标:①便秘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自发排便、粪便性状以及排便费力情况。以上指标均根据患者的表现不同评分0~3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对患者不利。②便秘的发生率:当患者出现排便费力、大便干结或有排不尽感,排便次数<3次/周时视为便秘。③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便秘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包括便秘的发生原因、症状、危害、预防方法等。满分100分。④护理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得分比较:观察组的腹胀、自发排便、粪便性状、排便费力评分为均(1.61±0.33)、(1.27±0.35)、(1.59±0.36)、(1.20±0.33)低于对照组的(2.01±0.34)、(1.98±0.38)、(1.97±0.65)、(1.79±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便秘健康知识得分、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为8.7%(4/48)低于对照组的23.9%(11/48),健康知识得分为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9.21±21.58)、100%(48/48)高于对照组的(68.25±17.81)、87.5%(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便秘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据相关报道其发生率可达50%~70%[3]。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卧床后排便体位的改变、排便环境的改变、胃肠蠕动减慢以及饮食因素等。便秘的发生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便秘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4]。本研究为了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便秘知识掌握较好,便秘的症状轻微,便秘的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以上两项护理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便秘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通过饮食干预减少了因骨折术后的不良饮食习惯增加便秘的风险,通过饮食易消化、能够促进排便的食物,减轻便秘的症状,促进患者顺利排便。其中鲜梨汁中含有丰富的山梨醇和果乳糖,二者均是不容易吸收的糖类,增加粪便的渗透性和酸度。患者对便秘的预防能力以及应对能力也是预防骨折术后便秘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增加患者对便秘的发生原因、症状、危害、预防方法等了解,提高了对便秘的认知,增强了对便秘的预防能力[5]。同时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缩肛训练以及腹部按摩等,都是促进排便的有效措施。综上所述,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能够增加下肢骨折患者的便秘健康知识,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贾慧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30-31.
[2] 黄亚萍.早期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7):129-130.
[3] 马铭爽,孙娟.系统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317-319.
[4] 董杏薇,邓丽芳,朱艳.舒适护理在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88-89.
[5] 王燕,刘月红,余洋.饮食指导对改善脊柱骨折瘫痪患者术后便秘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54.
R683.42
B
1671-8194(2017)25-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