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敏
(吉林省白山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85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艳敏
(吉林省白山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目的通过对我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病情与发病因素进行研究,探讨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5例,经药敏测定确诊。制定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家访和电话访问,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耐多药肺结核失败和死亡的因素。结果一共85例患者,治愈51例,治愈率达到60%;失败24例,失败率达到28.24%;死亡5例,病死率达到5.88%;迁出5例,迁出率达到5.88%。导致耐多药肺结核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治疗不规则、化疗方案不合理、肺部出现空洞。结论影响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包括没有按照规则治疗、化疗不合理、肺部存在空洞等,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加大治疗的管理力度,以降低失败率和病死率,进一步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
耐多药肺结核;转归情况;影响因素
在临床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耐多药肺结核是导致病情复发的重要原因,治疗难,费用高,成功率低,目前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问题。耐多药结核病是指针对至少耐异烟肼以及利福平两种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结核病[1]。近年来,随着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同时治疗方案缺乏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导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延长了病程,提高了治疗费用,却难以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2]。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病情与发病因素进行研究,探讨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85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为(38.5±1.5)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0例,经药敏测定确诊(耐药物为INH和RFP,种类达到2种或以上)。
1.2 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宣教和全程管理,根据患者过去的用药史和痰肺结核药敏实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且定期家访,以督促患者的治疗过程规范化。
1.3 研究方法:制定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家访和电话访问,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结核病病史、治疗情况、治疗的影响因素等,患者治疗后1年内每隔1个月进行痰培养。疗效分为四个级别:治愈、失败、死亡、迁出。连续痰培养炎性达到2次或以上,并且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停止治疗,评定为失败;经胸部X线检查确定为病灶组织吸收,则评定为治愈。
1.3.1 病灶吸收率:经过胸片检查显示,完全吸收表现为病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明显吸收表现为病患者的病灶吸收超过了原病灶的一半,吸收表现为病灶吸收在原病灶的一半以下,不变表现为病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恶化表现为病灶播散或者扩大。病灶吸收率=完全吸收率+明显吸收率+吸收率。
1.3.2 空洞闭合程度:空洞闭合有效率=空洞闭合+空洞缩小+空洞不变+空洞增大。空洞闭合:经过胸片检查显示,空洞闭合完全消失;空洞缩小:经过胸片检查显示,空洞直径缩小的幅度超过了原来直径的1/2;空洞不变:经过胸片检查显示,空洞的直径超过了原来直径的1/2,或者相当于原来直径的1/2;空洞增大:经过胸片显示,空洞直径超过了原来空洞的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结果:一共85例患者,治愈51例,治愈率达到60%;失败24例,失败率达到28.24%;死亡5例,病死率达到5.88%;迁出5例,迁出率达到5.88%。
2.2 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回归分析可得,导致耐多药肺结核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治疗不规则、化疗方案不合理、肺部出现空洞。影响耐多药肺结核失败和死亡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影响因素分为规则治疗与否、化疗合理与否、肺部有空洞与否三类,病例对比依次是65:20、60:25、35:50;WaldX值分别是12.15、10.55、7.85;OR值分别是12.55、9.60、11.20,P<0.05。
结核病是一种人类古老的传染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在人类积极的措施下,结核病受到一定的控制。然而,随着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发病率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结核病的常用药物为异烟肼和利福平,疗效明显,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3]。耐多药结核病,由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结核分支杆菌引起,其治疗时间较长,具有比较大的治疗难度,需要比较高的治疗费用,治愈率低、病死率高[4-6]。该疾病作为重要的传染源,受到艾滋病感染者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为结核病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耐药肺结核的发病原因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3.1 化疗方案缺乏合理性:耐药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主要体现在联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欠缺合理的方案,药物使用剂量不足,错误使用药物,疗程过短或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有所中断,没有对复发病例以及失败的兵力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足够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供应严重缺乏,目前,抗结核药物种类稀少,质量比较低,新药开发研制存在极大的难度,面对细菌日益增强的耐药性,抗结核药物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在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时候,遭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 治疗管理缺乏完善:在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完善的管理,尤其在强化期间更是缺少了有针对性的管理,例如直接督导管理,导致病患者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擅自停药,增减药量,甚至产生了耐药性。某些耐药型肺结核疾病患者症状比较隐蔽,导致疾病在社会中的传播愈加广泛以及严重化,由此造成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更为困难。
3.3 肺部有空洞:患者肺部存在空洞,其病灶生理结构紊乱,影响供血,进而对治疗效果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包括没有按照规则治疗、化疗不合理、肺部存在空洞等,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加大治疗的管理力度,以降低失败率和病死率,进一步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
[1] 杜雨华,苏汝钊,周惠贤,等.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19-22.
[2] 康立文.10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2):177-178,144.
[3] 刘清忠.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430.
[4] 吴哲渊,张青,张祖荣,等.上海市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11):1118-1125.
[5] 郝晓刚,方春福,连虹,等.衢州市耐多药肺结核耐药谱与治疗效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0):1010-1012.
[6] 董焕珍.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9):2957-2958.
R521
B
1671-8194(2017)25-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