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华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123)
联合检验粪便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曹志华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123)
目的探究联合检验粪便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实验组)和80例术后2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和粪便进行检测,分析血清CEA、CA199、CA724及隐血试验结果。结果经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患者中,复发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显著增高,与未复发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结、直肠癌中联合检验粪便及肿瘤标志物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结、直肠癌;诊断价值;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每年新增病例约100万例,死亡人数可达到50万例[1]。治疗这种疾病的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诊断便是防治的关键,临床中主要通过粪便检测、影像学、直肠指检、肿瘤标志物、及肠镜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寻找有效便捷的诊断手段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为探究联合检验粪便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实验组)和80例术后2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实验组)和80例术后2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45.2岁(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平均年龄为46.1岁(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3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无溃疡性结肠炎;精神正常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均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署。
1.3 检测方法
1.3.1 标本采集: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取3 mL静脉血置于含有分离胶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3000 r/min)10 min后收集血清。
1.3.2 检测仪器:德国RocheHITACHIcobas6000检测仪,型号:cobase 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试剂为原装进口试剂。
1.3.3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在说明书指导下,室内质控在接收范围内,严格按操作规程由熟练技师进行操作。粪便常规需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仔细描述粪便形状,记录粪便形态。
1.3.4 判定标准:CAE:0~4.7 ng/mL,CA199:0~39 U/mL,CA724:0~6.9 U/mL。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粪便检测结果比对:观察组患者中粪便形状变细62例,血便66例,黏液便59例,痢疾样脓血便43例,隐血试验阳性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比对: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复发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显著增高,与未复发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
在疾病的检验方法之中,粪便检验标本采集方便,没有创伤检查,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这种检验方法费用低廉,在直肠癌和结肠癌的诊治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粪便检验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2],检查结果容易受检查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检验标准有待提高。粪便的描述性指标有:形状变细、黏液便、血便、脓血便等。采集过程容易受患者影响,检验者的主观判断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现在在临床上检测出来的肿瘤抗原均为非特异的肿瘤相关抗原,不同项目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标记不同的肿瘤细胞,此外同一肿瘤细胞也可以出现2种以上的肿瘤标志,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矛盾,联合检测就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对其含量的检测,对肿瘤的临床判断、对病情发展的监测、预后分析都存在一定的意义[3]。目前,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常用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如果对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检测的话,不但会造成浪费还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选出最为敏感的、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组成比较理想的检测组合是现在急需努力的方向。
本次研究发现,通过CEA、CA199、CA724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检测,可提高诊断直、结肠癌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作为检测直、结肠癌的诊治手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费用和效能方面还有待考察。
[1] 潘杰,王会鹏,王阳赟,等.粪便特异性蛋白芯片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3):244-245.
[2] 吴东,杨红,李玥,等.外周血甲基化Septin9基因联合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对专科门诊患者结直肠癌和腺瘤的筛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2):107-112.
[3] 黄沁园,何纯刚,陈利生,等.p33生长抑制基因1b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粪便中的检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4):698-700.
R735.3
B
1671-8194(2017)25-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