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艳 韩晶晶
1.河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毓麟珠对促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韩春艳1韩晶晶2
1.河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毓麟珠;促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
不孕不育症是影响育龄夫妇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0%的育龄夫妇存在着生殖障碍,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内研究中药诱导排卵治疗不孕症,主要集中于临床研究方面,以动物实验阐明其作用的报道不多。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促排卵药物对着床期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分析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补肾中药对其影响,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为不断改善促排卵方案,提高患者妊娠率提供理论依据。
1.选用健康性成熟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配合HMG组)、模型组(HMG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参考有关文献建立促排卵动物模型,以HMG/HCG联合应用方案进行。连续每日定时(下午6时)灌胃给药(治疗组用毓麟珠颗粒,模型组及正常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第11日(下午6时)治疗组与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HMG 12 IU,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8 h后治疗组与模型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HCG 12 IU,正常组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按雌雄比例为3∶1,分别合笼饲养,次晨阴道查有阴栓为妊娠第1日,于检栓第4日上午10时脱颈处死小鼠,于70%酒精中浸泡消毒,剖腹取出子宫角,洗净血迹后修去子宫颈部分,将已分离的子宫角移入平皿中备用,固定于10%中性甲醛溶液中,作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4 μm。
2.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析常规HE染色,采用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断面所有视野内腺体,鼠标勾画出被测腺体基底面(外侧轮廓)和腺腔面,计算机自动测量每个腺体和腺腔的横断面积。
结果
模型组小鼠D4子宫内膜发育明显延迟,子宫内膜发育成熟率为30%,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内膜与间质发育可见不同步;治疗组内膜成熟率可达90%,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及腺腔面积与正常组接近,较模型组明显增加。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接受胚胎植入的能力,是保证孕卵着床,胎儿和胎盘发育的重要环节。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着床窗仅在月经周期的短期内开放,允许胚胎植入,之后便及时关闭,不再接受胚胎的植入。众所周知,胚胎着床(Mebryontipalntation)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胚泡植入是哺乳动物生殖的基本过程,胚胎脱透明带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是着床的必要条件。胚胎在着床前必须历经生长、发育、卵裂、最终脱透明带等环节,才能在子宫内膜着床,子宫内膜只有建立了容受性才能接受胚胎植入,且二者必须同步进行,胚胎与子宫内膜都发生着形态、生理和生化的一系列改变,二者密切相关,相互识别,相互容纳,并相互作用。常用促排卵药物包括克罗米酚(CC)、尿促性素(HMG)、促卵泡素(FSH)、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上述药物的应用虽然为获取多个卵子提供了保证,但多项研究表明[1-3]各种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均对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不能促成理想的内膜环境,可以直接或经影响内源激素平衡,间接干扰内膜的正常发育和胚泡发育的同步性。
研究显示,补肾中药对子宫内膜的增生、分化和分泌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能使实验动物子宫增重,子宫内膜增厚明显,腺体增多,分泌现象有趋于明显倾向,并随喂药天数而递增[4]。补肾药对老年金黄地鼠萎缩的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有恢复和促进细胞功能的作用,使内膜厚度、子宫直径、腺体数目及大小、皱襞等形态学指标明显趋于正常。对排卵障碍不孕者着床期子宫内膜活检的自身对照研究,亦显示补肾药有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分泌功能,内膜腺体和间质的同步化,改善内膜局部环境状态的作用,使内膜组织形态向有利于植入方向发育,为妊娠提供组织形态学基础[5]。毓麟珠由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可明显改善HMG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指标,提高子宫内膜成熟度,这可能是该方补肾益天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机制的一个方面,也体现了中药整体调节优势的一个方面。
[1]栾少红,孙宝治,戴淑真.促排卵药物对大白鼠子宫内膜形态影响的研究[J].中原医刊,2003,30(12):1-3.
[2]潘永苗,石一复.GnRHa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学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2,22(4):195-198.
[3]潘永苗.促排卵药物对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26(6):340-343.
[4]罗颂平.中医临床家:罗元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5]张树成,张志洲,刘效群,等.补肾调经方药促进人着床期子宫内膜同步化的组织形态学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48-49.
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项目编号:MP2013-05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