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炜华
(凌源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凌源 122500)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炜华
(凌源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凌源 1225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有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运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要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3.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6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所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属于普外科较为多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外科手术是当前唯一能够治愈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从最原始的传统无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到无张力修补术,再到20世纪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让外科手术实现向微创时代的逐步过渡[1]。因腔镜技术的愈发成熟,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开始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具有疗效显著、康复迅速以及创伤小等优势,现已是疝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特选择我院10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有患者52例。观察组5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8.8±4.2)岁;疝分型:36例斜疝,10例直疝,6例复合疝;其中单侧疝42例,双侧疝10例。对照组5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9.3±4.1)岁;疝分型:34例斜疝,12例直疝,6例复合疝;其中单侧疝40例,双侧疝12例。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给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52例患者运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具体方法: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患者仰卧位,行常规疝切口,将精索充分显露后予以游离;若属斜疝患者,于其内环及腹部下血管间将腹横筋膜切开,将疝囊充分暴露后予以游离,较大疝囊要将其横断,近端结扎,远端旷置后回纳,小疝囊要充分游离后回纳;把腹膜前间隙完全游离,范围超出疝环周围5 cm左右,平整置入PHS的下层补片,让其完全将肌耻骨孔覆盖,于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中置入PHS的上层补片,把上层补片分别和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联合肌腱或腹外斜肌腱膜背面予以固定。观察组52例患者运用TAPP术治疗,具体方法: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创建二氧化碳气腹后,于脐下缘行观察孔,置入10 mm长Trocar套管,再在脐部水平两腹直肌外缘分别置入5 mm长Trocar管;探查腹腔情况,于患侧内环口上缘3 cm部位将腹膜剪开,大疝囊于颈部结扎并横断,疝囊留在原位,小疝囊进行充分游离,在腹膜下以疝环边缘自周围潜行分离,下至内环口以下6 cm,上至缺损以上2 cm,外侧至髂前上棘对应部位,内侧至耻骨结节以内,将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联合肌腱、耻骨结节、腹直肌、输精管以及髂耻束等完全显露;选择10 cm×15 cm补片,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其予以修剪,将补片展平后,覆盖在腹横筋膜缺损部位,用丝线缝合或连发式螺旋钉固定;用可吸收缝线或钉合器逐层缝合并关闭腹膜,以免腹腔内容物和补片发生接触,预防术后腹腔粘连。
1.3 观察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并发症主要包括阴囊血清肿、局部暂时性皮下神经痛、急性尿潴留以及皮下异物感等。
1.4 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对所有数据的整理分析,用(%)和(±s)分别表现计数及计量资料,借用χ2和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对比P<0.05为标准。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对照组5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63.65±11.42)min、(68.89±12,55)mL、(5245.55±584.24)元、(5.47±1.46)d;观察组5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83.58±23.52)min、(22.46±3.86)mL、(8734.85±798.64)元、(3.65±1.53)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要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费用和手术时间上无优势;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52例患者中,4例(7.69%)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2例(3.85%)患者出现皮下异物感,1例(1.92%)患者术后发生阴囊血肿,并发症发生率是13.46%(7/52);观察组52例患者中,2例(3.85%)患者出现局部短期皮下神经痛,2例(3.85%)患者术后发生阴囊血肿,并发症发生率是7.69%(4/5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要少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0.915,P=0.339)。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多见病之一,当患者出现病理性的腹壁强度变弱以及腹内压上升等情况时易发生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与海氏三角的薄弱或缺损,单侧腹股沟疝病变通常会并发对侧隐匿性病变,双侧腹股沟疝成人发病率达到40%左右[2]。随着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设施以及人们对腹股沟疝的逐渐认知,其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TAPP因为学习曲线短以及复发率小而受到初学者的青睐,其主要是经腹腔进入腹膜前间隙,较易辨别解剖标准,具有宽敞的手术操作空间,但是依旧要通过腹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腹腔内脏,可能发生腹腔粘连或是在腹膜闭合处发生疝等风险。TAPP和PHS无张力修补术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发现隐匿疝、可以完成腹腔探查以及双侧疝的修补效果等方面。开放性手术仅可完成单侧腹股沟的局部探查,而TAPP能够借助腹腔镜开阔的视野,对双侧腹股沟也能有效轻易探查,更有助于发现潜在病变[3]。TAPP能够有效减少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因为多种入路选择,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开前入路产生的瘢痕组织,到正常组织层面上进行操作,更有利于解剖及分离;在腹腔内直视下对所有薄弱面积予以审视,让补片可以完全准确覆盖整个肌耻孔,从而减少复发风险。PHS属于开放性手术,虽然手术操作相对简易,疗效确切,更易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是手术切口较大,术后还易因神经损伤出现麻木感与皮下异物感。而TAPP术后能够早期康复,对体表皮肤的损伤小,疼痛小,还因解剖入路能够避开疼痛三角区而降低神经损伤概率。TAPP与PHS有着相似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短期神经感觉异常、血清肿、尿潴留以及疼痛等,但是通过对症治疗后还是可以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通过此次研究也发现,TAPP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会高于开放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要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3.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6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所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王祥龙.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4):587-591.
[2]王桐生,丁磊,赵爱民等.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2):118-121.
[3]周军,张宗涛,郑建忠等.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64例)[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5):590-592.
R656.2+1
B
1671-8194(2017)33-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