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涛, 赵航, 何悦, 赵坤, 黄国琼, 徐迪雄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何勇涛, 赵航, 何悦, 赵坤, 黄国琼, 徐迪雄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医患关系向着矛盾激化的方向发展,带来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新的问题与困惑。探讨分析当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养成需求,从课程教学、实践训练、文化氛围以及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医学教育; 医患关系; 医学研究生; 人文素质
医学不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相互融合的特点[1]。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英国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日本针对医生缺乏人文知识的问题,实施“全人的医学教育”[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与期望值越来越高[3],要求未来的医生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4]。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志就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适应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适应医生岗位能力的需求[5]。但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几乎每所医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发生[6]。据统计,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30例左右,全国有73.33%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7]。本该和谐的医患关系,演变成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得不引起关注和反思,因此本研究通过深刻探讨我国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迅猛发展和生命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8],同时,许多史无前例的新课题也摆在医学家面前,如器官移植、基因技术、干细胞研究等涉及到的道德和伦理纷争[9],特别是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5月20日“人工合成生命细胞”发明后,合成生物学成为科学界和世界各大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10],更是引发了全球学术界和医学界的激烈争议。21世纪初,美国提出“NBIC聚合科技”(Nanotechnology,Bio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Converging Technology)概念,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密切关注,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11],随着四大技术的融合发展,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会在伦理道德的观念上带来更加激烈的震荡和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丰富,居民的健康意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逐年加大,以心脑血管等器官的慢性病以及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传播速度快、医疗效果不显著的传染病,甚至是大气污染、食品安全带来的隐性疾患,都引起了社会和居民的高度重视,相应带来了对医疗服务行业需求的急剧增加,对医院、社区、诊所的临床医生甚至家庭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更加精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更需要对各类疾患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保健保养等问题做出细致耐心的解答,方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医学生需要不断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以提高个人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水平。但在我国的医学生特别是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设置少,学习相对薄弱,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是不足,导致医学研究生毕业后法律观念和意识淡薄,在工作过程中面对医患矛盾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意识利用法律制度进行处理和保护个人,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同时也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个人带来损害甚至伤害。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和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医学及医学教育行业的变化,在当前医疗市场逐渐趋于市场化和商品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医患关系发展趋势呈现出物化、经济化和利益化[12]。在这种浮躁、功利、物化的社会环境里,医学正朝着理性、冷静甚至是冷酷的方向发展,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家中一名成员生病即会给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带来多年沉重的经济负担,医疗期望过高和动辄达到昂贵惊人价格的各种医疗仪器检查及治疗费用与治疗过程和效果的反差,引起社会舆论导向对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的激烈争论甚至讨伐,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矛盾的加重和加深。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最高阶段,系统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与美国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往往只着眼于几门人文课程的开设,且大多是说教式、概念式,既不生动,也与现实脱节。目前有的院校在逐渐开展医学人文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与医学专业教育仍未能很好地融合[13]。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工具化,学生的文、史、哲知识匮乏,甚至有学生称“高考那年可能是我这辈子文化水平的巅峰”,不禁令人吃惊[14]。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
除在国家层面上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医疗法律法规,给社会建设一个良好健康的医疗环境外,在当前形势下,医务人员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和提高自我依法保护的自觉意识。一旦发生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安全和权益,同时敦促医疗纠纷进入法律解决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患者,避免发生更加激烈和严重的后果。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参所作《大学》开篇即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了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理念精髓,可见从远古教诲即提倡为人处事首先要培养高尚的人品和德行修养。在当前医学研究生培养中,过于专注专业的学习钻研,需要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切实做到医者仁心、淡泊名利、自律自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境界,形成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尚。
在经济利益刺激下形成的浮躁、浮夸、暴戾和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言语交流不当极易产生矛盾纠纷,更甚者可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等难以善后的严重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不是不问世事的书呆子,有必要在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阶段加强研究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棘手问题处理能力的训练,这样培养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走入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养包括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当前普遍存在医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较薄弱的现象,部分医院感叹医学毕业生中多“知识型”、少“能力型”的现象突出[15]。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医学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储备力量,要着重养成其敬业、诚信、爱心、责任、担当和奉献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着力加强医学研究生生命科学前沿课程和人文课程建设,采取核心课程的方式开设,医学研究生必修该类课程。生命科学前沿应包括涵盖分子、细胞到整体水平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生命科学核心知识。人文课程应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一流医学院校做法,开设包括哲学、历史、宗教、法律、伦理、文学、艺术以及行为科学等环绕医学科学的相关人文学科群,并以医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为核心课程[16]。同时,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更多地采取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讨论,形成良性正能量的学习氛围。
实践训练是提高研究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以实验室研究工作为主,在培养过程中应设定临床工作实践及考核环节,既促使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化发展,又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提供了难得的临床实践机会。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培养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7],要进一步论证出台更加合理和严格的临床训练与考核方案,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此外,还应以社区义诊巡诊、医学知识宣传、流行病学调查等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形式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督促研究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通过担任一定的角色亲历实践来提高他们与社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边环境对人的性格品性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影响。大学应为医学研究生创建一个浓厚活跃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一是大力弘扬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崇尚心系患者、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和高尚情操;二是开设人文社科讲坛,使研究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经济发展、社会问题、人际交流等知识内容;三是鼓励成立读书研修小组,为医学研究生开设国学经典、历史名著、人物传记等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书目,提升文化修养水平;四是开展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并可强健他们的体魄。
一是科学制定在学期间思想品德表现、学风研风考风、社会实践效果的评价量表,计入学籍档案供毕业后用人单位参考;二是建立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考核办法,对医德医风、医患关系、纠纷处理等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评价,凡带有职业问题和品德污点记录的人员一律开除医疗行业不予录用,既保证医务人员纯洁性,又使在学学生提高职业警惕性;三是建立学校与医院的信息反馈互用机制,及时发现、探讨、改进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问题。
从全面发展视角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出发,高等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培养机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医学研究生要牢固树立追求一流卓越和全面发展理念,掌握扎实的生命科学知识,把握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学习精湛医疗技术,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1] 李祖锋.关于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2(20):174-175.
[2] 王蓉蓉,廖端芳.加强研究生的人文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50-154.
[3] 刘翠华,刘纪宁,刘丹.22起急诊医疗纠纷分析及防范措施[J].华西医学,2015,30(6):1046-1048.
[4] 王素瑛.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1-2,9.
[5] 孙宝志,李建国,王启明.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6] 黎祖文,张国栋.愈演愈烈的中国医患纠纷存在五大症结[J].林业经济,2007(13):10-20.
[7] 高金庆,马旭之,杨威.医患矛盾的产生与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181-183.
[8] 黄国琼.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A),2014,35(1):18-20,30.
[9] 赵霞,易利华.医院医学伦理建设的发展趋势与策略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1):64-67.
[10] 熊燕,陈大明,杨琛等.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与前景[J].生命科学,2011,23(9):826-837.
[11] 张玲.NBIC聚合科技及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43-148.
[12] 柳云,赵冬云.当代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3(9):216-217.
[13] 孙鹏,陈俊国,柏杨,等.从哈佛医学院看美国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17-118.
[14] 杨东英,秦学锋.高校研究生人文情怀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7):217-218.
[15] 刘芳,代安琼.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43-144.
[16] 余仙菊.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广西高教研究,2002(2):109-110.
[17] 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49-54.
TheStudyonHumanisticQualityEducationforMedicalGraduateStudents
HE Yongtao,ZHAO Hang,XU Dixiong,et al.
DivisionofEducationalAffairs,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 economy,the conflict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bring new problems and confusion into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postgraduates.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s'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puts forward methods from the four aspects-the course teaching,practical training,cultural atmosphere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dical educati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edical postgraduate; Humanistic quality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yjg121009);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yjg142002)
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重庆,400038
徐迪雄
G643;R-05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6.006
2017-01-26)(本文编辑 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