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兰凤
周文泉教授曾是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筹)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及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5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对身痛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身痛包括了肩背、腰脊、肢体、筋骨关节等全身各部位的疼痛。周老师认为其病机是腰脊、肢体筋骨之络脉失利。身痛是多种原因导致腰脊、肢体筋骨之气机不畅,久则其络脉之血行失利,气血津液凝结,为痰为瘀,痰瘀并阻络道为病机的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脊疼痛,酸楚,肢体、膝盖疼痛软弱,甚至肿胀,行走不便,关节屈伸不利,腿抽筋,无力等,并可根据个体不同,而伴见其他症状。治疗上以“通络法”贯穿始终。在临床具体疾病中,再根据其个体的侧重点不同进行辨治。在周老师门诊,大致见有湿邪侵袭、寒凝痰结、水湿停滞、瘀血内阻、肝肾不足者。以上这些因素有时并不会单独存在,往往寒、湿、水、痰、瘀几种兼见,此时要根据患者兼夹的症状,病邪所表现的主次进行分辨,分层次地有序地治疗。
湿邪感人有时不为人知,不若风寒、风热之邪感人则不适,这也是湿邪的特点之一。一旦湿邪感人,黏腻不除,则由表及里,易留滞肌肉、经络、甚至四肢关节。若湿浊留滞肌肉、经络,日久不去,久病入络,络脉失利;若湿邪进一步侵犯关节,则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化热则红肿热痛,便为难治。叶天士曰:“初为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主要表现为肌肉酸楚,筋骨疼痛,屈伸不利,肢体肿胀,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沉重,行走双腿如灌铅,浑身不爽,或伴纳食差,大便或黏腻不爽,或干燥,小便费力等症状。治以祛湿通络。常用三仁汤加鸡血藤、伸筋草治疗。
病案王某,女性,61岁,2013年7月8日初诊。主诉:四肢酸楚不适伴周身乏力2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酸胀,周身无力,易疲劳,未治疗,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遂到门诊就诊。辰下症:右侧颈部、上臂不适,指关节胀痛,下肢胀,发硬,足痛,劳累后双下肢酸软,浑身乏力,口苦、口干,纳食可,大便干,夜寐差,舌苔边白,中心黄腻,质紫暗,脉沉细。辨证为湿浊阻络。治以化湿通络。予三仁汤合通幽汤加减。药用:白豆蔻12g,薏苡仁12g,苦杏仁12g,厚朴12g,川怀牛膝12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生地12g,熟地12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2g,火麻仁15g,升麻12g,肉苁蓉2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7月15日二诊: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舌脉象同前。辨证仍为湿邪痹阻经络。继续治以祛湿通络。予三仁汤加减。药用:藿香12g,佩兰12g,茯苓30g,茯苓皮30g,白豆蔻12g,薏苡仁12g,杏仁12g,厚朴12g,川怀牛膝15g,地龙12g,秦艽12g,香附12g,细辛3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伸筋草15g,防风12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7年7月22日三诊:肢体肿胀好转,唯晨起发胀,足疼痛减轻,眼睛干痒,耳朵时痒,口干好转,已无口苦,纳食可,大便干,小便多,出汗多。夜寐欠佳,舌苔白厚腻,质紫暗,脉沉细。治以化湿养阴通便。予三仁汤合通幽汤加减。药用:白豆蔻12g,薏苡仁12g,杏仁12g,厚朴12g,滑石30g,生地12g,熟地12g,桃仁12g,红花10g,升麻12g,火麻仁15g,肉苁蓉20g,大腹皮12g,柴胡15g,黄芩12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7年7月29日四诊:诸症减轻,口干,口渴,舌暗苔白略厚,脉细。治以化湿通络,活血利水。予藿佩三仁汤加减。药用:霍佩各12g,杏仁12g,薏苡仁12g,白蔻仁12g,厚朴12g,防风12g,川怀牛膝各12g,地龙12g,秦艽12g,香附12g,当归12g,川芎15g,防己12g,木瓜12g,桃仁12g。7剂,水煎服,日1剂。
之后电话随访,患者肢体疼痛、肿胀消失。
按本案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肿胀疼痛,并伴有浑身乏力,口干、便干。辨证为湿浊阻络。湿邪留滞肌肉、筋骨、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不适,筋骨不利;肢体关节肿胀,为湿邪留滞,水液代谢失常,留滞四肢;口干、便干正是水津输布失常,津不上承、肠道失于濡养的表现。结合舌脉,舌苔厚腻,脉沉细,辨证为湿浊阻络证。因此,处方以三仁汤加通幽汤加川怀牛膝、鸡血藤、络石藤,以化湿通络同时养阴通便治疗。但从二诊的症状变化看,效果不明显。处方仍以三仁汤加减,而去首诊方之通幽汤,加藿香、佩兰、茯苓、茯苓皮、地龙、秦艽、香附、细辛、伸筋草、防风,从芳香化湿、健脾利水化湿、祛风化湿、搜风化湿多方面进行,旨在全力祛湿通络。三诊时患者效果显现,肢体肿胀疼痛减轻,但出现眼发干、发痒,耳朵有时痒,小便多,出汗多,仍大便干,此为化湿伤阴的表现。因此,处方以三仁汤合通幽汤加大腹皮、柴胡、黄芩,化湿同时养阴理气通便,并加柴胡、黄芩,有小柴胡之意,和解少阳之枢机不利,清热散邪,使邪从半表半里而出。四诊时四肢关节症状进一步减轻,眼干减轻,大便有好转,口干,口渴,口不苦,舌暗苔白略厚。到此时,患者湿邪仍在,但已去除十之六七,故治疗上仍需要祛湿;同时阴伤已不显,故可减通幽汤养阴之效。治疗上予以霍佩三仁汤加防风、防己、木瓜、川怀牛膝、地龙、秦艽、香附、当归、川芎、桃仁,实有身痛逐瘀汤之意,祛风化湿、淡渗利湿、搜风通络、活血养血通络集于一身,但药力较二诊缓和。纵观本案的治疗,以祛湿为主体,通络贯穿始终,后期防止伤正,加养血活血之药物,也符合“入络伤血”而养血活血之络病的治疗。
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等,风寒之邪袭于肌表,壅于经络,日久不去,气血运行受阻,津液代谢失常,瘀血内停,痰饮内生,留滞络脉,不通而痛。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怕冷,遇冷加重,腰酸腿沉,肢体活动不利,行走困难。治以散寒温阳化痰通络。寒凝痰结之络脉失利常用小活络丹加温经散寒、补肝肾、通经络之藤类药物治疗。
病案王某,女,91岁。2013年12月11日初诊。主诉:肢体疼痛1月余。现病史:1个月前因天气转凉,出现肢体疼痛。辰下:下肢肿痛,活动费力,口干口渴,怕冷,大便费力,小便可,睡眠可,纳食可。舌淡红,苔白,脉细。辨证为寒凝络脉。治以散寒通络。予小活络丹加减。药用:制川草乌各3g,地龙12g,没药12g,细辛3g,乌梢蛇15g,川怀牛膝12g,秦艽12g,香附12g,川芎12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熟地12g,柏子仁15g,麻仁15g,生地12g,枣仁2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12月18日二诊:肢体肿痛减轻,行走较前灵活,大便稀,小便可,纳眠可,舌暗苔白,脉细弦。辨证为寒凝络脉。药用:川怀牛膝各12g,地龙12g,秦艽12g,香附12g,木瓜12g,防己12g,细辛3g,薏苡仁12g,滑石30g,枳壳12g,王不留行12g,丹参30g,豨签草15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随访家属得知服药后疼痛已不太严重,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因高龄,外出就医不便,未再到医院。
按本案患者高龄,91岁,主要表现为下肢肿痛,活动困难,伴有怕冷、口干口渴、大便干。辨证为寒凝络脉。患者于入冬季节发病,适逢高龄,肾阳本虚,气血不足,风寒之邪外侵,直中经络,寒邪凝滞经脉,则腿疼,直接影响行走活动,加之年事已高,本就不便,使行动更难。寒凝则水液代谢失常,则腿肿;水津失于布散则口干口渴、大便费力。初诊处方以小活络丹为主方,合祛风通络养阴通便之药。方中川乌、草乌温经活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引诸药直达病所;去小活络丹中的天南星,考虑患者高龄,口干、便干,去其燥;去乳香,因其味浓,考虑到对高龄患者脾胃的影响;加细辛、乌梢蛇以温阳通络,以助散寒;加秦艽、香附、川芎助祛风活血;加川怀牛膝补肝肾活血利水,强腰膝;加鸡血藤、络石藤以活血通经;加熟地、柏子仁、麻仁、生地养阴润肠通便,且防祛风散寒之药物化燥伤阴;加枣仁养心安神。二诊时患者肢体疼痛明显减轻,行走较前灵活,此时腿肿引起患者的关注。治疗上适当减轻散寒通络止痛之力,而加强除湿通络之功。老年人川乌、草乌不宜多用,因此用川怀牛膝、地龙、细辛、秦艽、香附以搜风活血散寒止痛;加木瓜健脾祛湿;加防己利水渗湿,走经络,去经络中之湿;加薏苡仁、滑石、王不留行使湿邪从下焦而出;加丹参、豨签草、鸡血藤、络石藤活血通络;因大便偏稀,去首诊时熟地、柏子仁、麻仁、生地。
各种原因所致经脉受阻,均会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气伤及血,血伤入络,瘀血阻络,则出现络脉失利。临床以全身疼痛为主要表现,入夜尤甚,甚至痛醒,转侧维艰。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身痛逐瘀汤加通经络之藤类药物加减治疗。
病案隋某,女,88岁。2013年9月4日初诊。主诉:周身疼痛2周。现病史: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体疼痛,现影响睡眠而就诊。症见:浑身疼痛,骨痛,汗出,口干、口渴,纳食一般,大便可,夜尿频,夜寐差。舌苔干黄,少津液,质暗红,脉弦。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辨证为瘀血阻络,心神失养。治以活血通络,养心安神。予身痛逐瘀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用:川怀牛膝各12g,地龙12g,秦艽12g,香附10g,当归12g,川芎12g,桃仁12g,羌活12g,黄芪20g,炒白术10g,防风10g,麻黄根30g,枣仁20g,柏子仁15g,夜交藤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9月11日二诊:诸症减轻。舌苔薄白,质暗红,脉弦。辨证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治以补肝肾,活血通络。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桑寄生15g,独活12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3g,川芎12g,当归12g,川怀牛膝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2g,麻黄根30g,夜交藤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9月18日三诊:诸症进一步减轻。舌干质暗,苔浊腻,脉弦。辨证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继续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桑寄生15g,独活12g,秦艽12g,防风10g,细辛3g,川芎12g,杜仲12g,续断12g,川怀牛膝12g,炙黄芪30g,炒白术12g,麻黄根30g,知母12g,鸡血藤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之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疼痛已不明显。
按本案患者浑身疼痛、骨痛,痛则不通,疼痛突出,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全身疼痛;因汗出,加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夜寐差,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安眠。二诊时疼痛减轻,改用独活寄生汤补肝肾养血活血,加强补肝肾的作用;仍有汗出,仍加玉屏风散,加麻黄根加强敛汗;夜交藤安神。三诊时效果已经比较明显,继续予独活寄生汤治疗,但考虑患者高龄,容易出现寒热之偏,独活寄生汤偏于热,加知母为佐清热,鸡血藤活血通络。
纵观本案,患者全身疼痛、骨痛为特点,先用身痛逐瘀汤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以治标为主。二诊时患者疼痛已减轻,改为从本治疗。老年人肝肾亏虚为本,以补肝肾养血活血为法,予独活寄生汤治疗。三诊时,考虑药物性味偏热,加知母为佐;久病入络,加鸡血藤活血通络。
经脉受邪,或体虚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外邪乘虚而入,邪阻经脉,脉络阻滞,迁延不愈,则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水气不化,津液内停,留于肢体脉络,则肢体肿胀疼痛。临床表现常见肢体肿胀,沉重,迈步困难,疲乏。治以利水渗湿通络。常用五苓散、防己黄芪汤、加减木防己汤加藤类药物治疗。
病案荷某,女,58岁。2013年8月5日初诊。主诉:腰酸、肢体肿胀疼痛1个月。现病史: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腰酸、肢体肿胀疼痛,症状不缓解,遂就诊。症见:腰酸背痛、下肢疼痛,午后下肢肿甚,全身无力,心慌、憋气,口干、便干,常感冒,汗多,纳食不香,夜寐差,夜尿频。舌质暗红,苔薄微腻,脉沉细。辨证为心肾两虚,络脉失利。治以益气补肾通络。予生脉饮合丹参饮、玉屏风散加减。药用:茯苓皮块各30g,泽泻15g,狗脊15g,石楠藤15g,党参30g,麦冬12g,五味子10g,丹参30g,砂仁10g,木香12g,生龙牡各30g,浮小麦30g,黄芪20g,炒白术12g,防风1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8月12日二诊:服药后诸痛好转,心慌、憋气症状消失,仍感周身乏力,纳食不香,口干、大便较前好转,小便可,睡眠差,怕冷,手足心发热,活动后双下肢肿加重。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细。辨证为水湿内停,络脉失利。治以健脾利水,补肾通络。药用:茯苓皮块各30g,泽泻15g,木瓜15g,防己12g,石楠藤15g,狗脊12g,骨碎补12g,补骨脂12g,续断12g,杜仲12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生地15g,合欢皮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8月19日三诊:诸痛明显好转,怕风,乏力,口干,口苦,纳食欠佳,大便尚可,夜尿频,夜寐稍好,手足心发热消失,劳累后腿肿,易感冒。舌淡红,苔白,脉细。辨证为络脉失养。治以健脾利水,补肾通络。药用:茯苓皮块各30g,泽泻15g,木瓜12g,防己12g,生地12g,山萸肉12g,黄芪30g,知母12g,续断12g,杜仲12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柴胡15g,黄芩12g,合欢皮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之后随访,患者腰腿疼痛基本好转。
按本案患者核心症状为腰酸、腿痛,腿肿,心慌、憋气、乏力,辨证为心肾两虚,络脉失利。为心气不足,水湿内停,络脉失养。初诊时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补肝肾强腰脊,通经络。以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丹参、木香、砂仁活血理气;茯苓皮块、泽泻利水湿;狗脊、鸡血藤补肝肾通经络;黄芪、炒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二诊时,患者心慌、憋气症状消失,腰腿痛、水肿仍在,因此,处方以健脾利水,补肝肾通经络为主。茯苓皮块、泽泻健脾利水;木瓜、防己除肌肉经络间水湿;石楠藤、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续断、杜仲、鸡血藤、络石藤增强补肝肾通经络之力;患者口干、手足心热,加生地清热养阴。三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只有在天气不好时腰酸,有口干、口苦、易感冒,在利水通经络巩固疗效的基础上,加黄芪益气固表;生地、知母、山萸肉养阴清热;柴胡、黄芩引邪热外出。
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为腰膝、筋骨络脉之根本。络脉之气血,也有赖于阳气的温煦与肝肾精血的滋养。肾阳虚,则阳气温煦之力不够,元气不足,推动力差。精血同源,肝肾之精血不足,则络脉之血亏虚,肝肾不足成为络脉失养之根本病因。临床表现常见腰膝疼痛,腿疼,耳鸣,头晕等。补肝肾强筋骨为基础的通络法成为肝肾不足,络脉失养的治疗大法。周老师自拟石楠藤汤治疗。方由石楠藤、狗脊、补骨脂、骨碎补、牛膝组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之功。石楠藤味辛性温,有祛风通络、补肾壮阳之效。首载于《开宝本草》,载其:“延年……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排风邪。”《本草纲目》称:“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1]药理研究发现石楠藤具有镇痛、镇静、抗氧化活性等作用[2]。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之功效。药理研究发现其有防治骨质疏松、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与镇痛、抑菌、抗炎、抗风湿、保肝、抗氧化及抗癌等作用[3]。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之功效。药理研究发现补骨脂具有增强免疫力、治疗骨质疏松症、抗菌、抗病毒、雌激素样及治疗白癜风、抗抑郁等药理作用[4]。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活血续伤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骨碎补具有保护肾脏、强筋骨抗骨质疏松、抗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5]。牛膝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的作用。药理研究发现牛膝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通利关节、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功能[6]。
病案刘某,男,70岁。2014年1月8日初诊。主诉:肢体疼痛无力2周。现病史:2周前出现肢体疼痛无力。症见:下肢蹲起无力,手指关节痛,近期右眼视物不清,无口干、无口渴,纳食可,夜寐可,大便正常。2个月前感冒发热,受凉易打喷嚏,夏天汗出多,现无汗出,舌胖大,苔白,微腻,有齿痕,脉弱。辨证为肝肾不足,络脉失养。治以补肝肾,养血通络。予石楠藤汤加减。药用:石楠藤15g,狗脊15g,骨碎补12g,补骨脂12g,川怀牛膝各12g,威灵仙15g,续断12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炙黄芪20g,黄精15g,合欢皮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4年1月15日二诊:双下肢较前明显有力、轻松,无口干、口渴,纳可,大便略干,眠可,舌暗,苔白略腻,脉弦细。辨证为肝肾不足,络脉不畅。治以补肝肾,养血通络。予石楠藤汤加减。药用:石楠藤15g,狗脊12g,骨碎补12g,补骨脂12g,杜仲12g,续断12g,威灵仙15g,川怀牛膝各12g,黄芪30g,黄精15g,当归12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伸筋草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之后随访,患者症状基本缓解,未再到医院。
按本案患者以下肢无力、手指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无特殊伴随症状,只是两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表虚证,现已经无异常汗出。患者高龄,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络脉失养,而出现下肢无力,关节疼。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养血通络之法。以石楠藤汤为主方再加补肾壮骨疗伤之续断、活血通络之鸡血藤,加黄芪、黄精益气补精血,使络脉之气血充足,。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唯大便偏干,加当归既可补血养血,又可润肠通便。
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肝肾不足往往是发病之本,以石楠藤汤为基础方,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辨治,每每取得较好的疗效。若湿邪为重者,加强祛湿通络;若寒凝痰结为重者,则加强散寒温阳化痰通络;若水湿较重者,则加强利水渗湿通络;若全身疼痛较重,血瘀明显者,则加强活血化瘀通络。
[1]贺献瑞,邓志厚.石楠叶、石楠藤男科妇科应用举隅[J].河北中医,2005,27(5):363-364.
[2]冀治鑫,赵 兵,李文婧,等.石楠藤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663-9665.
[3]时圣明,袁永兵,兰新新,等.狗脊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3):489-492.
[4]汪庆飞,高家荣.补骨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56-257.
[5]彭 双,韩立峰,王 涛,等.骨碎补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2):122-125.
[6]胡婷婷,张振凌.中药牛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储藏保管[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332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