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琦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吕 琦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究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患者使用口腔冲洗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炎症的发病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口腔炎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将口腔冲洗法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中,能够提高患者口腔的清洁度,降低口腔炎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口腔冲洗法;发生率;临床价值
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将口腔冲洗法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中,提高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干预效果十分显著,现将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采用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8~78岁,平均年龄为(48.25±4.37)岁。实验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脑梗死3例,多发伤2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28~77岁,平均年龄为(48.38±4.29)岁。对照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脑梗死4例,多发伤1例。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础资料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可知P>0.05,组间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口腔护理前,护理人员应该准备好口腔护理的护理用品。负责实验组操作的护理人员应该额外准备大棉枝数条,双氧水、吸痰机、吸痰管、2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冲洗液等[1]。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该告知患者口腔护理操作的目的,抬高床头15°~30°[2],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松开用于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胶布和寸带。
1.2.2 对照组:护理人员用一只手固定患者的气管插管、牙垫和头部,另一只手按照临床规定进行口腔护理。依次清洁患者的牙齿、颊部、舌面和硬腭。
1.2.3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应由两位护理人员共同完成。一位护理人员负责固定患者的气管插管、牙垫和患者的头部,观察在口腔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呼吸情况和面部表情。另一位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吸净患者口腔内的痰液,按照临床操作规定,使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来擦洗患者的牙齿、颊部、舌面、硬腭以及口腔内的导管,及时清除口腔内部的痰痂和血痂。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注射液进行冲洗,一边冲洗一遍负压吸引,重复操作2~3次[3]。
1.2.4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有无出血情况、溃疡情况以及霉菌感染等,及时更换牙垫、胶布、寸带等,认真记录患者的发硬情况和插管深度。
1.3 对比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炎症的发生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使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使用均数±平均数()表示;以0.05作为检验的水准,可信区间范围是95%,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口腔清洁程度:实验组患者中,齿间污垢1例,食物碎屑2例,牙菌斑0例,口腔异味2例,所占比例为12.50%;对照组患者中,齿间污垢3例,食物碎屑4例,牙菌斑2例,口腔异味5例,所占比例为35.00%;实验组患者的口腔清洁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2 并发症:实验组患者中,口腔炎症3例,发生率为10.0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口腔炎症10例,发生率为33.3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发生率为23.33%。实验组患者口腔炎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临床研究发现,人体的口腔是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4]。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来说,患者的进食能力和吞咽功能收到了影响,口腔的自净功能和局部黏膜抵抗能力也收到了削弱,致病微生物容易在患者的口腔内大量繁殖,给患者造成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口腔炎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因此,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来说,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有研究资料指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连续机械通气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在18%~60%,致病菌主要为口咽部的寄生菌。加强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口腔炎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至关重要。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多局限于机械性的擦洗,只能清除部分齿间污垢、食物碎屑和牙菌斑,视野较小,护理效果十分有限。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本院推行了口腔冲洗法,由两名护理人员协作完成,一名护理人员负责固定安抚患者,一位护理人员负责清洗操作,这样既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进行更仔细的病情观察。此外,也应该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冲洗液的种类。在操作过程中,将床头抬高15°~30°,防止误吸现象的出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5]。
从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结果数据上看,实验组患者在口腔清洁程度、口腔炎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等临床评价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将口腔冲洗法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中,能够提高患者口腔的清洁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陈莉,王冬梅,叶祖峰,等.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01-103.
[2] 赵益.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3] 程婷婷,胡利红.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73-74.
[4] 李绍芬,陶金艳,胡海莲,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9):4029-4030.
[5] 陈霞,袁秀娟,储友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65-67.
R473.78
B
1671-8194(2017)07-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