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伟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28例临床观察
于宏伟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22例。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 常规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医针灸方式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针灸;中医;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坐骨神经收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引起的[1]。坐骨神经是人体内的一条最大的周围神经,坐骨神经是从人体腰骶部脊髓开始,经过骨盆、坐骨大孔直抵臀部,然后再沿大腿后直到脚跟处[2]。坐骨神经痛一般主要表现为大腿后侧、小腿后侧以及足外侧的疼痛。一般西医治疗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不佳,药物不良反应较高其容易反复发作。为研究分析针灸对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5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17岁;平均年龄(47.24±19.68)岁;病程最短为11 d,最长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57.45±17.48)d。所有患者均经过CT腰椎扫描、腰椎X线摄片以及抗O和血沉等多项检查确诊为坐骨神经痛。本研究5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例数为28例,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国药准字H44020701,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天2次,每次30 mg;同时联合肌注维生素B12(国药准字H13023243,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每天注射一次,每次500 μg。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选取穴位时根据患者疼痛的具体位置而定,若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背部或下肢部位时可取承山穴、环跳穴、大肠俞穴、委中穴;若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臀部或大小腿后部以及足外侧时可取环跳穴、丰隆穴、阳陵泉穴和悬钟穴;若患者疼痛部位兼有腰背、臀部、下肢后侧等部位时可取大肠俞穴、秩边穴阳陵泉穴、环跳穴以及昆仑穴进行针灸治疗。行针时患者取俯卧位,叮嘱患者全身放松,在以上穴位处予以适当的消毒处理后,用26号6寸的长毫针,快速插入到患者患者膈俞穴皮下,然后采用捻转或提插的手法使针沿足太阳经脉向下传至腰骶及臀部位置。而后根据穴位不同选用不同的长毫针,得气后采用提插手法,使其缠手经传导的针感以及明显的酸、麻、胀感,针灸的频率及强度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而定,针刺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患者需每天行1次针灸,每周行针5次,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患者治疗后根据疗效情况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级别,然后根据公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计算总有效率。其中显效: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疼痛症状和其他体征基本消失,患肢活动功能基本恢复,直腿抬高实验呈阴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疼痛感有明显改善,患肢活动功能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感无明显好转甚至有加剧的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28例患者显效17例(60.71%),有效9例(32.14%),无效2例(7.14%),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22例患者显效6例(27.27%),有效10例(45.45%),无效6例(27.27%),总有效率72.73%。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先祖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坐骨神经痛在传统中医中属于“痹症”的范畴,在《景岳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痛也”[3]。因此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是因为体内感染,引发风寒,导致气血阻滞不通,从而造成疼痛。所以中医治疗坐骨神经同主要以祛湿除邪,通气活血为主。临床病症中大多是由于内外合邪,并以正虚为本,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其阴阳衰盛也有一定的差异,气虚失运,血虚脉涩会形成淤阻,从而导致“痹症”的发生[4]。针灸是临床上止痛较快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有大量研究发现,针刺穴位可有效促进患者机体中释放出大量的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以及血源性阿片肽等相关物质,使其改变神经递质的主要成分,可有效阻断神经的传导,让患者感受不到疼痛。大量临床实验表明,采用常规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且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5]。而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疼可有效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反复发作。且在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的应用。
[1] 王增.82例针灸按摩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7):86.
[2] 陈小平.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143.
[3] 吴文飞.鉴别诊断坐骨神经痛与针灸循证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83.
[4] 阿斯亚斯地克.针灸按摩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2,2(29):329.
[5] 郑文华.针灸拔火罐治疗筋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0):73.
R745.4+2;R245
B
1671-8194(2017)07-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