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2017-01-15 05: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褐斑气滞肝郁

李 丹

(铁岭市中医院分院超声科,辽宁 铁岭 112000)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李 丹

(铁岭市中医院分院超声科,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探讨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外用药物甲氧酚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柴胡疏肝散;临床效果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变,常见于青年女性,夏季最为严重。主要与荷尔蒙改变、紫外线照射、饮食、情志因素、内分泌紊乱、避孕药服用过多等因素有关,主要分布在面部,影响美观度,给广大爱美的女性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面部有大小不一的斑点,且会不断蔓延。中医认为黄褐斑主要与肝脏、脾脏和肾脏有关,肝郁气滞型是黄褐斑的一种常见类型,因肝气不舒、情志抑郁导致气血瘀滞、气机失调从而形成黄褐斑,为虚实夹杂之证。黄褐斑的治疗时间长,且目前未研发出可以根治该病的特效药物,总体治疗效果不佳。随着中医长期对黄褐斑的研究发现,中药汤剂柴胡舒肝散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疗效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皮肤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6.4±4.1)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5±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关于肝郁气滞型黄褐斑诊断标准;②患者面部有黑斑,无自觉症状;③病程长,近期内未接受影响治疗结果的治疗方案;④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其他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哺乳期女性、孕妇。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外用药物甲氧酚治疗,口服维生素C(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G20050179,规格600毫克/片)1片/天;维生素E(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G20140616,规格850毫克/片)1片/天。同时外用表面脱色剂甲氧酚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同时给予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组成有:柴胡、白术、当归、香附、生地黄、青皮各10 g;连翘、川芎、赤芍、郁金各15 g;金银花30 g;夏枯草20 g;甘草、薄荷各6 g。失眠患者添加远志、合欢皮;烦躁易怒患者添加枳壳;腹痛患者添加五灵脂、元胡;腰膝酸软患者添加补骨脂;月经不调添加鸡血藤、益母草。加入1000~2000 mL清水,武火煎煮沸腾后文火煎熬至300~400 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1日2次,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黄褐斑面积减少90%以上;有效:黄褐斑面积减少30%~90%;无效:黄褐斑面积消退低于30%。总有效率即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测,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00,P=0.0001)。

3 讨 论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常规治疗主要采用美容祛斑产品、服用维生素治疗,维生素C具有解毒、滋养细胞的功效,可以淡化雀斑[2]。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加皮肤弹性、色泽,防止黑色素沉积,从而淡化色斑。但是口服维生素不能彻底根治病因,总体疗效不佳[3]。中医将黄褐斑称为“蝴蝶斑”“肝斑”,肝郁气滞型是一种常见的黄褐斑类型,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导致气血失和、阴血内伤,从而出现月经不调、胸胁胀痛、舌暗苔薄、脉细数等症状。柴胡疏肝散属于中医名方,具有行气止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柴胡具有清热、镇静、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白术具有益气健脾、躁湿、固表的功效;当归、香附补益气血、理气解郁、行气活血的功效;生地黄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内分泌失衡症状[4]。青皮舒肝破气,连翘消瘀散结,川芎、赤芍具有散瘀之痛、行气开郁、活血调经和胃止痛的功效;郁金、金银花具有行气解郁、清热解毒、广谱抗真菌作用。薄荷舒肝行气,夏枯草清肝散结,甘草调和药性。诸药联和使用在滋养阴血、补益脾胃的同时清热、降火、疏肝、行气。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辩证加减,可以提高用药效果。中药汤剂无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安全。可以条畅气机、扶正却邪、调和气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在用药期间同时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防止紫外线照射,原理电离辐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使用含有害物质的祛斑产品。

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柴胡疏肝散对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突出,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但是黄褐斑治疗的时间长,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综合治疗措施,优化治疗效果。

[1] 刘德芳,贠明东,郭明阳,等.柴胡疏肝散合活络效灵丹治疗乳腺增生病合并黄褐斑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 40(14):712-714.

[2] 李丽,石艳凌.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黄褐斑46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37.

[3] 秦静,白姗姗,边风华,等.黄褐斑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及中药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 (5):292-294.

[4] 杨岚,肖玮,李丽,等.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黄褐斑伴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360-361.

[5] 李贵山,李运峰,张志豪,等.疏肝化瘀法治疗黄褐斑4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0.

R758.4+2

B

1671-8194(2017)07-0174-01

猜你喜欢
黄褐斑气滞肝郁
从肝郁论治失眠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