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方庆江峻尚学玖
(1正大预混料事业线安徽服务中心,安徽合肥230011;2合肥东瑞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1607;3安徽省东至县畜牧兽医局,安徽池州247200)
断奶及保育猪饲养管理中需要明白的几个概念
张杰1方庆2江峻3尚学玖1
(1正大预混料事业线安徽服务中心,安徽合肥230011;2合肥东瑞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1607;3安徽省东至县畜牧兽医局,安徽池州247200)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根据具体猪场的环境条件和猪群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饲料、饲喂制度,抓住重点。
保育猪;断奶日龄;断奶过渡料;猪舍环境;猪群健康度
目前大家把18~35日龄断奶的仔猪称为保育猪;18日龄前的超早期断奶的仔猪对环境、营养、管理的要求非常苛刻;35日龄以后断奶的仔猪适应能力、抗逆性较强,对饲养管理要求相对宽松。一线养猪场的工作人员都很清楚,仔猪的断奶日龄不同或者断奶体重有差异,对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生产中生产管理者要厘清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在国内,即使在规模化养猪中,按周次安排生产顺序,仔猪4周龄断奶,平均断奶日龄大致在23~24日龄。针对保育猪,生产管理者必须清楚猪群的平均断奶日龄、最大断奶日龄与最小断奶日龄的差异、平均断奶重量与猪群均匀度等概念。
由于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高和消化率高的原料,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降低营养性腹泻的发生几率。目前,更多的猪场是仔猪断奶后继续使用1周的“教槽料”,然后进行1周的“教槽料”“仔猪料”混合过渡,从理论上看,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按百度解释,教槽料(俗称:代乳料、人工乳),是一种为代替全乳而配制的饲料,其主要原料是乳业副产品。代乳料的营养指标为蛋白质不低于20%,脂肪不低于6%。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面上的“教槽料”中全脂奶粉、乳糖含量可能不足,蛋白能量水平也不能达到要求,对18~21日龄断奶的仔猪来说,仍然不能作为断奶过渡料使用。有的猪场有保育期三阶段饲喂的说法,现在看来,整个保育期,至少需要使用四种不同的饲料才比较经济合理:即教槽料使用1周,混合过渡料1周(教槽料和早期保育料混合),早期保育料2周(至50日龄,仔猪的各种消化酶分泌功能大致完成,氨基酸合成能力大致成熟),最后使用3周保育后期料。
以上的4阶段饲喂方法确定之后,生产中掌握每日给料量,再加上具体耐心的饲养,就会使保育猪有一个良好的营养水平。同样是23~24日龄的仔猪,因品种、母猪的营养、管理、生产场、季节、批次等的不同,断奶仔猪的个体重、均匀度也相差较大,所需的基础代谢差异也较大;每一窝猪、每一头猪断奶后起始日摄食量不同,对应的饲养管理要求也有区别。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其采食需求,按照保育料的消化难易程度,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提供给断奶仔猪,给料量也是仔猪需求量的70%~90%(不一定非要有精确的具体数字,但一定要有仔细观察下的判断)。目的是:一防止外界环境的不测变化,导致应激发生腹泻,二让仔猪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让猪只有积极的采食欲望,促进仔猪多运动且吃到的全部是新鲜的饲料。具体日给料量必须现场观察、分析、掌握,否则,即使使用智能饲喂器,仍然会出现断奶猪的采食不均进一步导致腹泻。
是自然开放式还是密闭人工控制式环境,这是猪场根据自身条件已经设定的。不同的生存环境,猪只、猪群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在能源成本不高的前提下,使用密闭保育猪舍,人工调节舍内小气候的方法是合适的;但是稍微老旧一点的保育猪舍,往往密闭性差、通风排气量不足,难以严格执行全舍的小气候智能调控。生产中,尤其是春秋季节,开放式保育舍还是不少的,昼夜温差10℃、湿度可以相差20%的情况,管理细化,应激预防工作一定要充分做好。
断奶仔猪的整个保育阶段,养猪场追求的第一生产指标是全期日增重正常、群体健康度要高。以前我们考核保育猪的饲养成绩无外乎日增重、料肉比、成活率、用药成本,没有健康度这一说。2016年,接触了樊福好博士和他的团队的猪健康性能评估工作室,进行了猪群的健康度评估和跟踪分析,发现日增重、外观体况相近的猪群,往往是健康度差一些的猪群,尤其是过敏指数高的猪群,保育猪发生猝死的几率高,保育期结束后在生长育肥阶段死淘率也偏高。健康是一切生长的基石,万万不可偏废。
平时饲养员、技术员应多与猪群、猪只接触;定时给料、匀料让猪群生活规律,这样也会让猪群安稳、舒适。另外,整个保育期要进行多次的疫苗免疫,技术人员在注射疫苗时,要尽量避免操作不当。正确的疫苗免疫做法还是书本上教的:一人抱住猪只保定,一人注射操作;将猪群分隔为十几头的小群,给其玩具让其撕咬;疫苗注射人员站在猪群中,趁其注意力不在时,快速轻柔地完成注射操作。
猪场管理者要清楚掌握好自己猪场的具体情况,按照理论指导生产操作即可。需要注意,养好保育猪只是完成猪场管理各环节的一个关键点之一,仅仅关注保育一个环节的管理来提高保育猪的生产水平仍然是不全面的。例如:断奶仔猪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或不成熟,对于外界细菌或病毒的抵抗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母源抗体的保护,所以这就要求种猪群必须健康、稳定,只有种猪群健康、稳定才会有高滴度的母源抗体提供给仔猪。但仔猪吸收母源抗体的途径有一部分来自于母猪的初乳,所以仔猪分娩后必须及时让其吃足初乳,这有可能会影响其整个保育阶段的生长,而这个影响可能在哺乳期间表现并不明显。
总而言之,养好保育猪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猪场的具体情况,尽量适应断奶猪或者保育猪的天性,提供适舒的环境,尽量避免保育猪群发生重大疾病感染,后期适当锻炼,提前适应将来的环境变化。
[1]养猪信息网.樊福好:教你看懂猪群健康评价报告的各项数据[EB/OL].http://www.chinabreed.com/pig/develop/2015/06/20150625662910.shtml.
S821.4+5
B
1673-4645(2017)09-0036-02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