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驰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同济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李 驰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同济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对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T1、T2、T5等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老年;全髋置换手术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老年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差,因此麻醉风险更高[1]。本文主要对比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现将分析结果作出如下总结性报道。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71.12±3.41)岁;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71.23±3.38)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属于美国麻醉协会(ASA)Ⅰ~Ⅱ级,排除有髋关节手术史患者、髋关节有严重创伤或发育不良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上述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1.2.1 全身麻醉方法:采用0.06 mg/kg咪达唑仑、0.2 μg/kg舒芬太尼、0.2 mg/kg依托咪酯、0.2 mg/kg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方法进行麻醉诱导,随后实施气管插管,将麻醉机连接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4次,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 mm Hg;采用微量泵泵入药物进行麻醉维持,泵入药物及速度为每分钟80 μg/kg丙泊酚、0.1 μg/kg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
1.2.2 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右侧卧位下进行一次性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于其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2 mL的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2 mL+0.9%生理盐水1 mL)注入,将腰穿针退出,于硬膜外向头部置管,置管长度为3 cm;采用针刺法对腰麻阻滞平面进行测定,腰麻时间不足或腰麻平面不足者可经硬膜外导管将3~8 mL浓度为2%利多卡因注入,随后放置喉罩,与麻醉机连接后实施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4次,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 mm Hg。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两组患者T1(术前)、T2(手术结束前30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3 min)、T5(拔管后10 min)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均数()、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T1、T2、T3、T4、T5时间点平均动脉压血压分别为(91±8)mm Hg、(86±6)mm Hg、(90±6) mm Hg、(91±8) mm Hg、(92±8) mm Hg;心率分别为(74±8)次/分、(73±8)次/分、(74±7)次/分、(74 ±5)次/分、(74±6)次/分;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8±1)%、(98±2)%、(98±2)%、(98±1)%、(98±2)%;对照组患者T1、T2、T3、T4、T5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1±9)mm Hg、(86±8)mm Hg、(108±5)mm Hg、(101±7)mm Hg、(92 ±8)mm Hg;心率分别为(75±8)次/分、(71±7)次/分、(85± 8)次/分、(83±7)次/分、(74±5)次/分;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8 ±1)%、(98±2)%、(96±1)%、(96±1)%、(98±1)%;观察组T1、T2、T5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T4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6.52± 2.45)min,拔管时间为(14.49±3.61)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0.11 ±4.34)min;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8.61±2.53)min,拔管时间为(17.05±3.59)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5.68±4.28)min。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纠正畸形状态,从而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2]。老年患者因机体多项重要脏器出现衰退,麻醉风险及手术风险更高,因此积极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因受年龄因素影响,心肺储备能力下降,且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多项基础疾病,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差,围术期易出现不良事件,手术失败率高[4]。全身麻醉是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但因全麻药物达到手术所需深度时易对患者循环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现在临床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5]。
腰硬联合麻醉使用麻醉药量少、麻醉药物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另外,麻醉平面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且作用持续时间灵活,因此在下肢手术及下腹部手术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安全性更高[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也更短。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具有安全、稳定、有效的麻醉优势,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徐俊峰,林梅,谢颖祥.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19):5461-5463.
[2] 沈学庆.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人工髓关节置换本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18-119.
[3] 吴礼平,程文高,曹启旺,等.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46-47.
[4] 甘亚倩,肖向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全髋置换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9-10.
[5] 蔡萍.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3):193.
[6] 王涛.观察比较老年全髋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12):172.
R614;R687.3
B
1671-8194(2017)07-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