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杰
(辽宁省彰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阜新 123200)
流行性腮腺炎易感人群的防治措施
高艳杰
(辽宁省彰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阜新 123200)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易感人群的防治措施。方法 在本次实验观察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患儿的活动场所、临床诊断效果、治疗后并发症状况等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的调查,结合临床诊治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可知腮腺炎患者的数量与所在街区的中小学与幼儿园的数量密切相关;患者病发时间集中在6、7、12月份;患者的年龄分布集中在(7.7±1.5)岁;长期处于集体儿童活动的患者比例较高;所有患者在病发初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结论 由于腮腺炎对儿童所带来的危害较大,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降低腮腺炎病发率以及通过腮腺炎患儿治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当从提高疫苗接种率、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完善疫情上报与公开制度等方面进行防治。
流行性腮腺炎;儿童;防治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是一类多发于儿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发热、触痛以及唾液腺肿胀等[1]。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较为集中的托儿所、中小学中,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受到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腮腺炎的发病率有所提升,腮腺炎可能引起睾丸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重则对患者的内脏器官会造成严重伤害[2-3]。因此,本文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腮腺炎易感染患者的治疗资料为基础数据,对腮腺炎感染患者的防治措施进行报道,以期能够为其他医学工作者提供相关研究参考。
1.1 临床资料:在本文的研究中基础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在本院进行腮腺炎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确诊。本次实验观察中有53例患者为男孩,47例患者为女孩,患者的年龄位于3.5~14.3岁,年龄的平均值为(7.7±1.5)岁。患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1~4 d内,平均发病时间为(2.1±1.5)d。为了推动本次实验的有序进行,在实验开展之前均与患儿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从而获得患儿家人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支持。
1.2 方法:在本次实验观察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患儿的活动场所、临床诊断效果、治疗后并发症状况等数据进行记录分析。
2.1 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的调查,结合临床诊治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可知:第一,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腮腺炎患者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并且患者的数量与所在街区的中小学与幼儿园的数量密切相关。第二,从收治患者的时间来看全年皆有,但是,在100例患者中有38.00%的患者是在6、7月份收治的,有17%的患者是在12月份收治的。第三,患者的年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7.7±1.5)岁的患者有52例,占到总数的52.00%。第四,在患者的日常活动分析中可知,长期处于集体儿童活动的患者有73例,占到总数的73.00%。
2.2 临床特征:通过对治疗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知:100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在近1个月内有与其他腮腺炎患者的接触现象;所有患者在病发初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主要有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在患者的尿、血检测中发现尿和血中淀粉酶含量增高;发病后患者均逐渐出现腮腺肿胀并有由中心向外围蔓延的现象。
由于腮腺炎对儿童所带来的危害较大,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降低腮腺炎病发率以及提高腮腺炎患儿治愈率的关键所在[4]。为此,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防治:
3.1 提高疫苗接种率:虽然当前对腮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采取科学的疫苗接种措施则是预防腮腺炎的重要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数据显示进行腮腺炎疫苗接种后接种儿童腮腺炎的病发率显著低于未接种儿童[5]。而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年龄在15岁以下,即绝大部分腮腺炎患者均处于可接种疫苗年龄段。因此,提供腮腺炎的疫苗接种率是预防腮腺炎的有效措施。
3.2 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幼儿园、中小学等儿童密集的场所是腮腺炎的主要发生地,因此,要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就必须对这些高危地带进行严格的卫生质量控制[6]。为此,市教育部门应当提高对学校卫生质量检查标准,而学校本身也应当加强日常的卫生维护。此外,各社区医院应当与学校进行合作,派遣工作人员前往学校指导其开展科学的卫生保持工作。
3.3 做好健康教育宣传:腮腺炎是可以防治的,但是,要防治腮腺炎也必须有一定的健康卫生知识。因此,加强对学生与家长的腮腺炎预防健康教育也十分的重要。第一,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从而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腮腺炎,从而提高家长对儿童腮腺炎预防的能力。为此,一方面社区医院与工作人员应当承担起本社区内部的宣传教育责任。另一方面,社会媒体与政府也应当加强公共媒体的宣传,从而帮助家长更好的认识腮腺炎,并了解其预防知识。第二,对儿童的教育:对儿童进行腮腺炎防治的教育主要从学校与家庭两个角度进行。一方面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当发挥其教化优势来引导儿童认识腮腺炎以及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家长应当从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对子女的教育上来引导子女认识腮腺炎以及掌握相应的腮腺炎防治知识。
3.4 完善疫情上报与公开制度:腮腺炎的传染性仅次于麻疹和水痘,所以要及时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以便采取有效隔离和应急措施。加强对乡村医师的教育,对其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强化其疫情报告意识,使其能够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此外,对于根据要求应当公开的疫情信息及时公开,避免造成恐慌。
[1] 宋炳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93-94.
[2] 刘继锋,相晓妹.西安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350-3352.
[3] 邓少伦.中医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3,8(10):1205-1207.
[4] 符剑,陈恩富,李倩,等.2005-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检测和暴发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4):284-286.
[5] 刘松涛,李承炎.2009-2013年重庆市巫山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5):347-348.
[6] 吕丽英,钟让佳,方绪璇,等.2009-2012年江苏省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4,17(12): 1677-1679.
R373.1+6
B
1671-8194(2017)07-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