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常见疾病宰后检疫与处理分析

2017-01-15 04:12:43李伟平柳小强陈盛文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囊虫旋毛虫宰后

李伟平 柳小强 陈盛文

(广东省东莞市动物卫生监督长安分所523000)

生猪常见疾病宰后检疫与处理分析

李伟平 柳小强 陈盛文

(广东省东莞市动物卫生监督长安分所523000)

为了保障我国猪肉产品的安全性,促进食品安全效益的显著提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于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严格把控,规避各类问题的出现。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促进生猪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关部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生猪屠宰后检疫及疾病处理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础保障了饮食安全,促进了社会居民身体健康的提升。本文分析探讨了生猪常见疾病的宰后检疫与处理。

生猪;常见疾病;宰后检疫;处理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肉食成为了社会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为了促进食品安全性能的提升,需要有关部门在牲畜宰杀作业结束之后进行常见疾病的检疫以及处理,从而阻碍了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

1 猪细颈尾坳病的检疫处理

作为一种由寄生虫引发的病症,猪细颈尾坳病的爆发往往是由于寄生虫的大量繁殖,故而导致生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瘦以及萎靡状况,严重时还会对生猪的肝脏以及微血管造成破坏,并导致各机能结构出现功能紊乱的状况{1]。

一般而言,该病症的寄生虫具有一个头节,囊壁薄且透明。故而在进行生猪宰后检疫的过程中,若发现生猪出现了上述的病症,需要工作人员对感染寄生虫的部位进行切除,而尚未感染的部位仍旧可以食用。在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把病变以及感染的部分进行无公害的掩埋以及烧毁。

2 黄疽与黄脂

一般而言,生猪的黄疽病症多是由于血液内胆红素无法排除而导致的不病变。一般而言,导致黄疽出现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寄生虫以及病原体导致的,对于这类猪肉需要采取禁止食用、销毁的方式;二是由于饲养单位未能科学投食,故而导致猪生猪因为多吃了玉米、萝卜、南瓜以及变质饲料,而出现了一定量的黄色素的积累,而这类原因导致的肉体不受限制出厂。

在进行黄疽鉴定检疫的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借助肉眼进行查看,一般情况下,感染黄疽的生猪在脂肪、皮肤、豁膜、管内膜等部位均呈现出黄色。

3 猪囊虫病以及猪旋毛虫病检疫处理

所谓的猪囊虫病主要是由钩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一般而言,该类寄生虫多在生猪的肌肉组织、器官以及大脑等部位寄生。事实上,这种寄生虫不但对肉猪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若是寄生在人类身上也会导致较大的危害性极大。为此,作业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于这类疾病的检疫。

在具体的检疫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借助肉眼观察的方式进行相关操作。一般而言,感染猪囊虫病的猪体内会出现豌豆大小的白色囊泡,囊泡内有透明的液体,囊壁上还有圆形的头节。

此外,在进行猪旋毛虫病检疫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截取生猪隔肌进行检查作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若发现了针尖大小猪旋毛虫的包囊。则需要沿着肌肉纤维方向将其裁剪,并防治在玻片上,并借助显微镜进行进一步检查。在这一过程中,若发现包囊以及寄生虫的数量大于5个,需要作业人员进行销毁{2]。

4 猪弓形虫病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猪弓形虫病的爆发的主要传染源就是生猪。一般情况下,当生猪出现弓形虫病时,往往会出现萎靡、呼吸道疾病,并由此传染至整个饲养场。

5 结束语

为了实现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需要有关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生猪常见疾病的宰后检疫以及处理。通过分析常见疾病的检疫以及处理措施,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生猪养殖以及相关食品安全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1]朱迎春,米志毅,赵光英,等.屠宰后猪的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别及处理[J].畜禽业,2014(12):65-66.

[2]李凤.猪常见疾病的宰后检疫及肉尸常见异常的鉴别与处理 [J].养殖技术顾问,2013(8):174-175.

猜你喜欢
囊虫旋毛虫宰后
缺氧诱导因子对滩羊肉宰后初期能量水平及肉色的影响
食品科学(2022年17期)2022-09-30 07:49:12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宰后猪背最长肌踝蛋白降解与汁液流失率的关系
宰后不同冷却方式对荷斯坦公牛背最长肌嫩度的影响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经验谈
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商品猪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4
邯郸市中医院脑囊虫病科
河北中医(2016年12期)2016-03-08 06:05:41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护理体会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41
旋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