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斌
(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畜牧兽医站,甘肃陇西748100
对甘肃省陇西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规律及治疗研究
李鸿斌
(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畜牧兽医站,甘肃陇西748100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发烧及溶血性贫血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或黄疸等为主要症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对奶牛的危害较大,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它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乳肉产量减少,而且能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及死亡。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保证养牛业的迅速发展,2016年3月至6月期间,笔者对甘肃省陇西县某奶牛场的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治方法做一初步探讨。
1.1 时间与试验动物
2016年3月至6月在甘肃省陇西县某奶牛场选择750头奶牛用于试验。
1.2 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检测
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犊牛、青年牛、泌乳牛进行采血,用血液镜检的方法检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及程度。
1.3 病原学检测
涂片染色:将静脉血滴载玻片后甲醇固定,采用姬姆萨染色30min,用蒸馏水冲洗待干后镜检。鲜血压片:取牛耳静脉血(犊牛则采颈脉血液)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直接镜检(稀释2—8倍为宜)。
1.4 结果判定
阳性界定:400倍镜检片,检查200个视野,在细胞上和血浆里但凡查到一个附红细胞体,该样本即可判定为阳性;相反,则此样品为阴性。
感染强度界定:每份样品记数200个红细胞体,红细胞体感染率≦25%的判为“+”,25%<红细胞体感染率≦50%判为“++”,50%<红细胞体感染率≦75%的判为“+++”,75%<红细胞体感染率≦100%判为“++++”。
1.5 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在不同时间抽查不同年龄奶牛血液,共178份,其中94份呈附红细胞体阳性,其感染率达到52.8%,随着牛抵抗力暨年龄的不同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强度亦不相同,
犊牛的附红细胞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泌乳牛,其感染率相对较高,但感染强度较犊牛要小,而青年牛无论是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较低。
治疗讲求宜早不宜迟,对病死牛深埋无害化处理;对旁近牛群全面采血筛查;病牛原地隔离治疗,牛舍、地面、场地及粪便用5%热火碱喷洒消毒处理。
阳性牛可根据附红细胞体感染强度的差异分为轻度感染(1%—30%)、中度感染(30%—60%)、重度感染(60%—100%)。对不同年龄的病牛采取下述方法治疗,为比对效果,试验组选用当地兽医惯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和氯霉素等药物治疗。
2.1 对成年重度感染牛的治疗
试验组,阳性牛30头,用尼克苏剂量为70——150g/头/天,连喂6天。头孢多烯剂量为1.5g/头/天,连喂2天。对照组,阳性牛25头,用青霉素80IU×20支/头/天,连用6天。
2.2 对13—14月龄的牛的治疗
试验组,阳性牛20头,用尼克苏剂量为35g/头/天,连喂6天;对重度感染牛可用70g/头/天,连喂6天。对照组,阳性牛14头,用青霉素80IU×20支/头/天,连用6天。
2.3 对6—8月龄牛的治疗
试验组,阳性牛20头,用贝尼尔剂量为5m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对严重感染牛可注射2次。对照组,阳性牛20头,用青霉素80IU× 20支/头/天,连用6天。
2.4 治疗效果
试验组用尼克苏、贝尼尔、头孢多烯进行治疗。对照组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进行治疗。尼克苏、贝尼尔、头孢多烯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有很好疗效,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对附红细胞体无效。
根据临床治疗的效果可知: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对附红细胞体治疗无效,只可暂时使体温下降,少量采食,但停药后体温回升,病情加重,所以要早期使用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如四环素、尼克苏、贝尼尔、黄色素、头孢多烯等有一定的效果,但病后3—4天治疗时不佳。
3.1 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很多,第一,媒介昆虫传播感染。第二,血液传播:一是指用不洁净的注射器和针头等给动物注射时发生;二指输血感染,向静脉、腹腔注入病血可使之感染。三是垂直感染,以上的试验中可以发现受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母牛所生犊牛也被感染,因而认为可镜母体垂直传播。
3.2 诊断该病时应与牛流行热和巴氏杆菌病等区别,附红细胞体病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附红细胞体后,方可确诊。
3.3 奶牛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后,虽然常规抗菌药物不能达到很好疗效,但其可以防止其他细菌继发感染。
3.4 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应当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S828.23
B
1003-8655(2017)01-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