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1-14 20:56刘殿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刘殿富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家庭心理环境

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不难看出,教育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方面还比较薄弱,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已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健全的身体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的物质基础,那么健康的心理则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精神力量,二者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比健全的身体更重要。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可以说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完成一件大事是何等的重要。一个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一个心胸偏狭猜疑嫉妒的人,一个自暴自弃毫无信心的人,一个胆心怕事惊惶的人,不用说无法干出一番大事业,而即做好一件平凡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有了健康的心理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弥补生理上的缺陷。例如,张海迪身残志不残,因而能克服生理上的种种困难,顽强而乐观地生活,并且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对青少年学生,光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不够,还必须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学生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成长;也只有身心都得到正常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

(一)为青少年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既包括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和家庭,因为社会环境因素不同程度地在学校和家庭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校风

一个学校的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良好的校风使学生一生受益。校风具有一种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力量,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接受和仿效,成为学习行动的方向。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集体舆论,具有约束每个学生行为的力量。与带有行政强制性的纪律不同,校风具有暗示性与激励性,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与品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2.良好的师生关系

即教师热爱学生,师生间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紧迫感,安全感、依赖感、共鸣感。在这样的心理环境里,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师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爱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性格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尤深。教师性格活泼开朗,为人随和,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往往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处事公道,恩威并济,工作踏实,一丝不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总之,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学生的许多心理障碍会在教师的感染下得到消融与缓解,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4.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这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靠父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影子不是父母身体在光照下的投影,而是他们的心理在孩子身上的折光,父母的心理素质高,心理修养好,就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父母的情绪积极,家庭就会出现喜气洋洋的气氛,孩子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如果父母情绪消极,总是怨这怨那,家庭的气氛就变得紧张,使人压抑,这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长此下去,孩子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按照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征,由其身上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那些心理特点所构成,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可使我们对青少年学生因材施教;个性特征的可变性可以使我们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特征上的某些不良倾向进行教育疏导与矫正。根据个性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青少年学生的不同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等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这样做,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生生早就指出,应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性格,在一定环境下给予培养,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原苏联卓越的教育家赞科夫也认为,教师能否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进行了解并用正确的方式促其强化和转化,是教育成败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了解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势引导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给青少年学生补充心理营养

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必须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具体地说,就是爱的需要,承认的需要以及安全的需要。

受的需要包括师生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同学之间彼此互爱。这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缺少爱,将会给学生造成心理疾患,如出现孤独自卑、忧郁、苦闷等不健康心理。

承认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被别人所认识,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是自己认识自己。要教育学生把自己既作为观察者,又作为被观察者。只有这样,才能被别人并被自己所发现和承认,明确自己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优缺点。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产生自暴自弃、意志消沉、胆怯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安全的需要包括生活有保障,学习和活动正常化,平时行动不受人欺侮等。如果“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容易出现神经官能症等心理疾病。

总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