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尚在苟且,谈何诗与远方

2017-01-14 16:16黄小邪
知识窗 2017年1期
关键词:苟且堂哥大伯

黄小邪

堂哥三十出头,毕业后独自在外闯荡,数十年来吊儿郎当,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大伯夫妇脸朝黄土背朝天,大半辈子没休息过一天,这两年好不容易种葡萄有了点收入,大伯本来准备给自己和大妈买一份保险,为子女减少负担。但堂哥狮子大开口:要钱买车!

大伯说:“十万元的车也能开,家里情况你知道,不一定非要买三十万元的车。”堂哥不悦,反唇相讥:“这么多年,我没有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买一辆好点的车给我撑撑门面,不行吗?”最后,大伯还是认输,退掉保险,乖乖奉上存折给堂哥,助儿子完成撑面子的梦想。

堂哥坐进了宽敞的驾驶席,可他从来没想过,他的父母半辈子没有见过城市的夜景。

世间有多少这样的儿女,华丽的外表下裹着一颗麻木、自私而不懂回报的心。

那年,我刚上大学,家境一直不优越,可那是一个跟物质面面相对的年纪,宿舍的同学都有新款手机、名牌书包,随便一双鞋子都好几百。虚荣心作祟,我在夜里打电话给父亲,要求生日时得到一款新上市的手机和一双名牌鞋子。疼爱我的父亲当时没有答应,为此我和他赌气了半个月。半个月后,父亲在烈日下骑着摩托车,赶了六十多公里路,给我送来新手机,还带我去学校旁的商场买了一双新鞋,然后匆匆骑车回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给我买那款价格不菲的手机,常在夜里冒着暴雨去公路边给人卸货,雨天路滑,他的手臂摔出一个大口子。而母亲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假牙拖到了第二年才换,为此她整整喝了半年稀饭。

藏于书柜的那个手机早已被淘汰,但它让我明白自己狐假虎威的追逐,却要父母来买单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可耻。

世间有多少这样的儿女,利用父母含辛茹苦的苟且,满足自己膨胀的虚荣心。

在德国旅行时,我认识了一个中国小伙子。因为目不识丁的母亲在中途下错车,走丢了,他号啕恸哭。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小伙子在北京读书,喜欢用奖学金到处走走,但遗憾总不能带上自己单身的母亲,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机会,带着母亲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可是母亲走丢了。

“既然母亲有你的联系方式,那她一定会找到你的。”我安慰道。

“我母亲患有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他自责道。

我愣了,许久才问:“既然知道母亲身体有问题,为什么还要带她出远门?”

小伙子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他说:“母亲不容易,她不识字,哪儿都没去过。我看过再多风景,又有什么意义?”

那天,在当地警察的帮助下,小伙子找到了走失的母亲。颤颤巍巍的老太太一头扎在儿子怀里撒娇地哭了起来,而他只是心疼地轻抚着母亲的脊背。

世间有多少儿女能真正懂得父母的付出?

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儿女,他们用进口的化妆品,坐飞机出行,住星级酒店。他们动辄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忘了父亲的骨质疏松从来没有去诊过;他们在朋友圈春风得意地晒名牌服饰,却忘了母亲连买件50元钱的衣服都要斟酌再三;他们度蜜月的钱、房子的首付款,很有可能是父母全部的养老金。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高谈阔论诗与远方。

猜你喜欢
苟且堂哥大伯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泰然处之
苟且的人生,想想就泪奔
吃喜酒
吃喜酒
门前那棵冬青树
表堂哥
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
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
少一些抱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