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蒙 药 汤 剂

2017-01-14 22:22:06文都苏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药引子泻剂蒙医

文都苏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

浅 谈 蒙 药 汤 剂

文都苏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

从蒙药汤剂文献记载、分类、汤剂的配制及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药引子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使人们对蒙药汤剂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起到用药的正规性和安全性的作用。

蒙药;汤剂;注意事项

蒙药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灰剂等多种[1]。其中汤剂为蒙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蒙药汤剂是指药物加水、奶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2]。相比散剂、丸剂其优点在于制剂简单易行,吸收快,起效迅速。蒙医利用其优点在临床上治疗急性病时常常以汤剂为主,散剂、丸剂为辅助。汤剂是蒙药在应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传统剂型。也是其他各种剂型产生的基础。更是符合蒙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的剂型之一。

1 文献记载

早在8世纪的《医药月帝》中将方剂分为散剂、搅合剂、汤剂、汤泻剂、促熟汤剂、泻剂、温和导泻剂、灌肠导泻剂、鼻泻剂、脉泻剂、油剂等11章,并记载了配制方法、用法、成分及功效[3]等内容。其后问世的《四部医典》中系统阐述了汤、散、丸剂、搅合剂、油剂、灰制剂、膏剂、酒剂(药酒)、珍宝剂、草药剂等缓疗剂和油疗剂、泻剂、催吐剂、鼻用制剂、温和导泻剂、灌肠导泻剂、脉泻剂等峻疗剂的成分、配制法、用法及适应症[4]等,从而奠定了方剂剂型发展的基础。

2 汤剂的分类

蒙药汤剂可分为煎煮汤和浸泡汤2种。煎煮汤是将3~5g药物按汤剂配制要求碾成粗末后放入250 mL水或所需液体中,文火煎煮,蒸发2/3液体,如七珍汤等。浸泡汤是将3~5 g药物放入200 mL温开水或所需液体中,浸泡8~10 h后,去渣取汁而成,如三味黑矾汤等。

3 汤剂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3.1 药物的前处理: 配制汤剂时先将单味药按处方规则称量,需炮制的进行炮制,清洁优化,单独或共同粉碎,过40目标准筛,混匀备用。在临床上应用的汤剂一般过20~65目筛。这样煎煮时不仅药物的味、性、功效容易溢出,而且过滤药液也方便。

3.2 煎煮容器的选择:蒙医非常重视汤剂煎煮容器的选择,容器将直接影响汤剂的临床疗效,历来强调使用砂锅,因砂锅不会与药物中某一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煎出的汤剂质量较高,并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忌用铁或铝等金属容器。但如今,随着各种金属容器的应用逐渐广泛,使用金属容器煎煮药物现象非常多。金属容器虽在传导热方面比砂锅快,但在其稳定性方面不如砂锅稳定,金属物与植物药中鞣质等成分产生化学反应而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沉淀,降低或失去药效,更有可能生成有害物,从而达不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因此,使用金属容器煎煮蒙药汤剂是不科学的。除砂锅外,建议使用不锈钢容器,不锈钢受热快、耐酸碱,稳定性较强,是除砂锅外较为理想的煎煮容器。

3.3 煎煮液体的使用量:煎煮药蒙药汤剂时,液体的加入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加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加入量过多会出现“煎煮至熟,浸透至干”的现象,不能把有效成分完全溶出,也会破坏其有效成分。加入量过少,虽然有效成分溶出比较完全,但饮用量过多,会给服用带来一定的不便。浸泡的液体要选择含有矿物质的冷水为最佳,如自来水、井水等。蒙药汤剂除用水做煎煮液体外,还常用牛奶或羊骨头汤等液体,根据病情灵活应用。如治疗失眠症时,将苏格木乐-3(豆蔻-3)用牛奶加黄油煎煮,服用疗效会更佳。

另外,蒙药入药部位的不同,汤剂加液体的量也有明显不同。一般加液体量是药物重量的5~10倍,有些性质松软的可达到20倍左右。具体说,煎煮汤3~5 g,加250~300 mL水;浸汤3~5 g,加200~250 mL水。由花、叶、全草及其性质松软的其它药组成汤剂加液体量要多一些;由矿物质、贝壳及其性质坚硬的其它药组成汤剂加水液体量少一些;有些药需二次煎煮时,加液体量可适当减少。无论加多少液体,液面必须没过药物[5]。根据经验,液面没过药物3~5 cm即可,这也是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需指出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样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溢出。如需加水,可酌情加点开水。

3.4 浸泡与煎煮方法:汤剂一般浸泡后再煎煮,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溢出。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取决于组成汤剂味药的入药部位所决定,即花、叶、茎类为主的汤剂浸泡约5~10 min;根、茎、果实类为主的为15 min。

蒙药汤剂均为一次煎煮。汤剂质量与煎煮的火力和时间密切相关,用武火煮开后,须用文火久煎。并且要时刻搅动,以免底部糊化。火力过大或过小都使有效物质不易溢出,降低提取率,影响疗效。在煎煮时间上,一般药物组成的汤剂煎煮30 min为宜,含有性质松软或具有芳香味药材的汤剂煎煮时间为10~15 min,含有坚硬药物的汤剂煎煮时间30~45 min。如红花煎煮时间过长,则可破坏其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 羟基红花黄色素A发生热降解。因此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易在高温条件下提取或保存[6]。故含有红花的汤剂,应选用无盖容器低温速煎或冲服为宜;含有熊胆等贵重药材的汤剂,先将一般药物煎后再加入贵重药物。

4 用法与用量

一般汤剂服法为煎煮后静置数分钟,待药渣沉淀后取上清液,口服即可。有时为了加强其药效同药渣服用。除有直接服用水煎液外,根据病情(如热寒性等)及患者体质体力,常用白糖、冰糖、红糖、黄油等送服,以增强药效。服用时应根据蒙服药十则来进行。如空腹服药法适用于驱虫或泻剂,饭前服药法健胃、滋补壮阳类药物,宜在饭前服用。饭中服用法:胃阳衰弱应在饭中服用。饭后服用法:对胃有刺激的祛热症药物在饭后服用。晚睡前服药法:眼病、催眠和神经抑制药物在晚睡前服用,如含草乌的那如三味丸,扎冲十三味丸等宜在晚睡前服用。

蒙医非常重视汤剂的服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以及所用药的性质和作用来全面考虑确定。成人一般的服用量为3~5 g。年老体弱者、妇女适当低于成人量;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1/4;6至15岁用成人量的1/2;体质强壮或体重者用量宜大、体质弱和体轻者用量宜小;病重者适当加量。汤剂除口服外,还广泛外用于淋洗、滴眼、漱口、尼如哈(浣肠剂)等。

5 药引子

蒙医汤剂的有一个特点是它可作为药引子使用。药引如同乘骑,可把药物的功效即刻送至全身的脉道及机体各个部位。蒙药汤剂可根据病情,作为药引子送服主方剂。这使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提高治疗效果。如肺热而引起咳嗽时,将四味沙参汤作为药引子送服五味沙棘散,可增强祛热、止咳、化痰作用。如清血热药用“三子汤”,利尿药用“蒺藜三味汤”,助消化药用“光明盐四味汤”,协日乌苏病药用“森登-4汤”做药引子。这是蒙医汤剂的独到之处。

6 结语

综上所述,汤剂作为蒙药传统剂型之一,在蒙医临床应用广泛。它不仅具备作用迅速,利用率高,服用量少,运载方便的特点,还可根据疾病变化,可作为散剂、丸剂药引子。但因提取溶剂的局限性,有些药物有效成分不易溢出,这使在制备汤剂时选用单味药也有一定局限性。并且汤剂饮用液体量较多,直接刺激口、舌,服用时有一定困难,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蒙医汤剂的剂型改革迫在眉睫。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制备蒙药基本原则与方法,保持蒙药汤剂原有特色等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工艺技术,将蒙药汤剂在保持原有的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服用方便、被患者接受的现代剂型,从而更好地发挥独具一格的临床疗效。

[1]白青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86:687.

[2] 策·苏荣扎布.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257.

[3] 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译.医药月帝[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09-360.

[4] 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编译,四部医典(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392-476.

[5] 策·苏荣扎布.蒙药制剂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1990:278

[6] 罗晶,黄宇玫,曾文雪.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及其热稳定性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5):39-42.

[7] 包凤英.浅述如何发挥汤剂的优点[J].中国蒙医药杂志,1997,2(2):38-38.

[8] 王秀兰.蒙药区别于中药的特色探析[J].中医杂志,2012,53(23):2059-2061.

文都苏,男,主管药师,E-mail:281256292 @qq.com

R291.2

B

1006-6810(2017)06-0033-02

2017年3月2日收稿

猜你喜欢
药引子泻剂蒙医
药引子的前世今生
大众健康(2023年5期)2023-05-16 06:42:36
小药引发挥大作用——谈谈中药“药引子”的妙用
长期便秘怎么办
家庭医药(2017年3期)2017-03-21 20:54:28
治便秘,用药不当毁肠子
家庭医药(2016年9期)2016-09-08 15:24:09
藏药六味能消散配大黄缓泻剂治疗胆囊炎106例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