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林
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评价
申林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47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74例)与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 实验组采用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30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5.14%;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5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29例, 总有效率为60.27%;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血清尿酸(SUA)为(309.42±21.33)μmol/L, 血肌酐(SCr)为(120.00±37.50)μmol/L, 低于对照组的(419.30±62.20)、(180.20±55.35)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血常规检测异常等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 能够显著降低SUA及SCr, 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慢性尿酸性肾病;中药复方;别嘌醇
临床统计显示, 我国中年以上人群中, 尿酸性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升, 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从慢性尿酸性肾病(CUAN)的发病原理来看, 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出现紊乱状况, 进而导致代谢产生的SUA增多, 对患者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对于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界定, 一般以高尿酸血症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为临床诊断的两个重要条件[2]。临床诊断研究发现, 慢性尿酸性肾病通常伴随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疾病, 因此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诊断中, 需要将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进行逐一排除, 进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3]。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 患者能够在早期进行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对于肾病发展的延缓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 因此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应用于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循证医学的方法, 联合临床试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8例,女69例, 年龄34.6~75.3岁, 平均年龄(55.8±7.6)岁, 病程1.8~22.1年, 平均病程(5.9±5.7)年;病程<5年的患者62例,病程5~10年的患者51例, 病程>10年以上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4例)与对照组(73例)。实验组患者中男39例, 女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 女35例。两组患者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诊断参照《肾脏病学》(第2版)及相关资料, 并结合临床病症表现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中符合以下两个标准[4]: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男性>417 μm o l/L, 女性>357 μm o l/L), 而且在临床诊断中排除其他肾病、化疗或噻嗪类利尿药物、肿瘤放疗、血液病等所致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②具有以下肾损害之一或以上:a.泌尿结石;b.一项或多项肾功能指标减退;c.持续性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尿红细胞>3/P H)。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中药复方结合西药(别嘌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对照试验(R C T s)或半对照试验均被纳入。排除标准[5]:①无平行对照或动物试验的资料;②涉及继发性尿酸性肾病的实验;③实验组采用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中无具体药物的资料;④对照组用药不明的资料;⑤观察指标不含S U A资料;⑥已经经进行血透析的研究资料;⑦信息不全的资料。
1.4 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础与西药治疗方法, 其中基础治疗主要是以饮食与生活习惯护理调节为主, 比如基于低嘌呤饮食、大量饮水、禁烟禁酒、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维持尿pH值6.0~6.5。在此基础上, 对照治疗采用别嘌醇治疗, 100~200 mg, 2~3次/d, 至SUA正常后改为维持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治疗, 别嘌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中药复方包括传统煎剂、现代工艺制程的胶囊、注射液、片剂等, 以口服、灌肠、静脉注射或联合用药等方式为主[6]。中药复方:黄柏15 g、苍术15 g、益母草15 g、牛膝15 g、山慈菇10 g, 水煎服, 1剂/d[7]。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评价标准[8]:临床控制:临床观察中的症状、体征消失, 尿常规检测中红细胞正常, 蛋白转阴性, S U A降至正常, 肾功能恢复正常或维持;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2个“+”, 蛋白减少1个“+”, S U A降低超过20%, B U N、S c r下降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个“+”, 蛋白减少1个“+”, S U A降低超过10%, B U N、S c r下降2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尿常规检查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S U A、S C r。③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血常规检测异常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30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5.14%;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5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60.27%。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S U A、S C r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S U A为(309.42± 21.33)μm o l/L, S C r为(120.00±37.50)μm o l/L, 低于对照组的(419.30± 62.20)、(180.20±55.35)μm o 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血常规检测异常等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良好。
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通过基础对症辅以临床药物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晚期可能导致肾萎缩, 进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临床治疗十分关键。西医治疗通常采用别嘌醇等抑制尿酸生成, 但对于肾功能减退这常伴随不良反应,病情常难逆转, 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困难[9]。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中药复方能够针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调理[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30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5.14%;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5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29例, 总有效率为60.27%;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SUA为(309.42±21.33)μmol/L, SCr为(120.00±37.50)μmol/L, 低于对照组的(419.30± 62.20)、(180.20±55.35)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血常规检测异常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良好。
总之, 采用中药复方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不仅能够显著降低SUA, 改善肾功能, 而且还能够发挥中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吴兆怀, 梁栋棵, 蔡伟杰, 等.辨证分型配合西药别嘌醇治疗尿酸性肾病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1):69-70.
[2] 罗丽, 胡家才, 杨智杰,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疗效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6):2851-2854.
[3] 袁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6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 11(9):803-804.
[4] 嵇宏亮, 留永咏, 吴秋帆.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的Meta分析.医药导报, 2012, 31(4):524-526.
[5] 韩达妮.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6] 曹晖, 王晓红.益肾泄浊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疗效观察.陕西中医, 2011, 32(12):1584-1585.
[7] 刘加林, 孔庆歆, 何琳, 等.化痰解郁通淋汤为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观察.贵州医药, 2012, 36(4):308-311.
[8] 汪年松, 桂定坤.尿酸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2):69-73.
[9] 寇正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 2014(25):26.
[10] 陆玲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5(13):15-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67
2017-05-18]
110003 沈阳市中医院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