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

2017-01-14 11:0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黄老枳壳行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卢 璐

·名医经验·

黄文东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卢 璐

以“胃脘痛”及“久泻”为例,介绍了黄文东先生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用药特色及常用药对。

黄文东 胃脘痛 久泻 名医经验

黄文东(1902- 1981年),字蔚春。江苏吴江人。自幼研读古典经史,14岁时便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学派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并返回原籍悬壶应世。黄老待人仁厚,济人甚众,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民国二十年,应母校校长丁济万之邀,返校担任教务长,主讲《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名著选辑》等课程。解放后,黄老主办了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并曾在第十一人民医院及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任主任,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黄老对仲景学说极为推崇,强调协调脏腑间升清降浊之功,把握阴阳五行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临证以顾护脾胃为第一要则,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迁延,正气亏虚,故无论是外感疾病亦或是内伤杂病,均应兼顾脾胃,以治其本。今对黄老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进行归纳和总结,旨与同行一起温故而知新。

黄老调理脾胃的法则有三:一,当阴血不足与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同时出现时,常以健脾为主,再从疾病的因果出发,来决定“健脾”与“滋阴”的先后;二,当阴血不足而又脾运不健,在先以健脾为主时,应避免选用偏于温燥的药物,以免伤阴,以后转入滋阴为主时,同样应避免选用过于滋腻的药物,同时适当伍用健脾和胃之品,如此更利于滋阴药的接受,从病情不同情况,来决定“健脾”与“滋阴”的配伍;三,若当阴虚内热较重,又见脾运不健,若此时只顾调理脾胃,则阴虚内热的矛盾不能解决,应该健运脾胃与滋阴清热兼顾为宜。今以“胃脘痛”与“久泻”为例,简述黄老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及常用药对,以飨同道。

胃脘痛

黄老治胃脘痛以“轻灵、流通”为特点。因胃属腑,而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不论在气在血,也无论虚证实证,用药均要流通。具体而言,气滞实证,治宜理气调气;气滞虚证,则应在理气调气的基础上加用党参、黄芪、木香等补气的药物。病久入血者,则根据刺痛的轻重选用赤芍、丹参或桃仁、红花等;痛剧时可予延胡索,甚至失笑散;偏寒者酌加温通的桂枝;偏热者用制川军泻火下气。又须根据出血、血瘀、血虚等不同证候选方议药,此所谓流通。所谓轻灵、平和,黄老认为,“胃为市”,水液、食物出入其中,治胃痛用药首要平和。用药过于寒凉则易损伤胃阳而见腹中冷痛;用药过热则阴伤内热而见灼痛;用药偏燥则津耗液损而口干咽痛;用药偏润则气机碍运以致胸闷胀满;用药过于甜腻则中满泛酸。唯求平和,始不伤胃气,药证合拍,才能提高疗效。故黄老理气药常选用青皮、陈皮、佛手、枳壳;稍重则选木香、香附、延胡索。且喜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取酸甘化阴以制理气药之香燥。黄老通常会慎选养阴药,除非症见嘈杂口干、纳少便艰、舌光红少苔者外,或多与理气药物并用,可谓通补兼施。

1.胀与痛

脾病善胀,肝病善痛。气虚作胀,得食稍安,大便溏薄,胀而不痛,治宜健脾理气。气滞作胀,得食更甚,大便不畅,或胀且痛,治宜行气破气。此外,黄老认为胀满部位不同,所选用的药物又应有别。若胸脘痞闷,多选白豆蔻、砂仁,以行气宽中。若腹中胀满,则多用川朴、槟榔,以行气泄满。如若少腹作胀,则宜疏泄厥阴,选用柴胡、乌药之类。黄老喜将青皮与橘皮合用,两者虽同为橘的果实,但幼果为青皮,成熟的果皮为橘皮,因老嫩不同,而功效稍异。橘皮辛散升浮,长于行气健胃,燥湿化痰;青皮则苦辛酸烈,沉降下行,故能消积化滞。二药伍用,青皮行气,橘皮理气,一升一降,共奏舒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故凡肝气为病,累及脾胃,症见肝胃不和,胁肋疼痛,胃脘胀痛等均宜使用。枳实与枳壳,也属一物二种。枳实为未成熟的果实,枳壳则为成熟的果实。枳实性烈而沉,故主下,功善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枳壳性缓而浮,主上,功善理气消胀,开胸快膈。枳实行气于腹,枳壳行气于胸。二药伍用,直通上下,气血双调,行气消胀。黄老临证之际,除用于治疗气机不调,胸腹胀满者外,尚多用于治疗各种内脏下垂,证属气虚者,伍以黄芪、升麻、桔梗等药,其效更著。

2.吞酸与嘈杂

吞酸与嘈杂往往同时可见,总因肝木偏旺,治宜和胃制酸,辛开苦泄。可用煅瓦楞、白螺丝壳、左金丸、陈香橼皮之类。此外还有饥嘈之症,得食则减,食后又嘈,用前法无效时,可用补气和中法,如香砂六君子汤及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吞酸嘈杂,黄老常将黄连与吴茱萸按比例伍用,黄老认为,寒热错杂之症,临证之际颇为多见。但寒热的比重,却是千变万化,故用药的分量,也应随着寒热的变化而增减。 如热较甚者,多取黄连,少佐吴茱萸;反之寒甚者,则多用吴茱萸,少取黄连;若寒热等同,则二者各半为宜。

3.呕吐与嗳气

两症均由胃气上逆所致。嗳气频频,多因肝气犯胃,所以黄老常选理气疏肝之品,如佛手、绿萼梅,且常合用旋复花以降逆止呃,甚者可用煅赭石以平上逆之气。而呕吐则多因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所致,治宜泄肝和胃,以黄连、半夏为主药,若有寒者可加用生姜、紫苏,有热者加用竹茹,阴伤者加沙参、麦冬。黄老喜将半夏、竹茹、橘皮相配伍使用。半夏性温偏热,善化湿痰而止呕;竹茹性偏凉,长于清热止呕,下气消痰;橘皮辛温,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三药参合,一热一寒一温,相互为用,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

4.便溏与便秘

便溏多由脾虚起,可用理中汤加焦楂曲,每能见效。便秘属肠中燥热者,可予瓜蒌、枳壳、大腹皮,甚者可加大黄以助疏导。若见阴虚肠燥者,则宜选用当归、首乌、瓜蒌等润肠养阴之品。临床常见的胃胀、胃痛等症状多随大便调畅而消失。关于便秘,黄老除常用理气疏导的药物外还常喜选用富含油脂的药物如:火麻仁伍郁李仁,火麻仁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功专润燥滑肠,通便泻下;郁李仁体润滑降,下气利水,行气通便,滑肠泻下。火麻仁偏走大肠血分,郁李仁偏入大肠气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相互为用,气血双调,通便泻下的力量增强。关于便溏,则在“久泻”中具体论述。

5.不知饥饱与脘中空洞感

因胃主受纳而脾主运化,能食为胃强,不饥为脾弱,此为胃强脾弱之证。治宜健脾消导,枳术丸加味可治之。脘中空洞感,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并非饥嘈,但觉脘中空洞无物,为肝阳上扰所致。故多选用珍珠母、煅瓦楞、白芍、甘草之类,以平肝潜阳,柔肝缓中。半夏、黄芩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此方亦是黄老十分推崇的方剂。半夏辛散降逆,黄芩苦寒清热。二药参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清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收效甚佳。

久 泻

泄泻初起,多因饮食不节、受寒、疲劳所致。此时由于病程短暂,病位尚在肠胃,较易治疗。若治不及时或反复发作,多致脾不健运,湿从内生而成久泻,此时治之则难。

久泻虽以虚为主,但于临诊所见,每多虚实寒热错杂相兼,故治疗以温中健脾,清热化湿为主,并兼用抑肝、温肾、固涩等法,据病情灵活应用。夹寒宜用理中丸健脾补气、温中祛寒;有热则清,以白头翁汤加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虚者应补,酌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积滞当消,治用消食导滞,以保和丸为主方;若积滞兼有湿热,宜用枳实导滞丸;滑脱者需固涩,可用四神丸、煨诃子、乌梅等方药。总结起来黄师治疗久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温清同用

所谓温清同用,即以温补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应用。此法往往比单纯运用温补药或清热解毒药更为有效。因为慢性泄泻往往罹病日久,总有脾虚体弱的病理变化,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湿热。故黄老临诊时,常用温补剂如补中益气汤、理中丸等方剂为主,以助脾胃之健运,资气血生化之源,从而提高患者的抗病力,同时也有助于肠道局部黏膜的修复。同时黄老常常选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秦皮、白头翁等,尤其对便泄臭秽附有黏液或黏冻者,更需增量应用,以增清热解毒之功,且清温同用,也可防止苦寒伤胃的副作用。

2.善用活血化瘀法

慢性泄泻患者中有的可见少腹疼痛,其痛有定处,按之痛甚,常夹有黏液,或红黏冻,泻晦暗而不尽,面色暗,舌质黯红,或舌边瘀点瘀斑,脉细而涩等症。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此乃脾胃虚弱,肠道湿热,血瘀肠络。治拟健脾清肠,化瘀通络。方选桃红四物汤或少腹逐瘀汤加减。此型久泻病根在肠道,为本虚标实之证。虚因久泻起,故治必邪去方安。黄老常桃仁和当归二味合用之,颇有效果。桃仁味苦、甘而性平,入大肠经。桃得春气最厚,得生气最足,故能入血分而化瘀生新,其药性纯而缓和,无峻利克伐之弊。当归味甘而温,归肝脾经,对于赤痢后重者尤为适宜。然而当归亦有通便滑肠之功,故脾胃阳虚者当以茯苓、白术相伍,以防滑泻太过。

3.巧用涩肠固脱药

黄师认为,泄泻日久不愈者,当以健脾化湿为先,再不愈则辅以补益脾肾。若见大便次数较多,肠道滑脱,则可在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中伍用乌梅肉、煨诃子等收涩之品,每多见效。但对大便黏冻及血性较多,伴有里急后重者,则不可应用,以免闭门留寇。阅黄老之处方医案,不难发现,黄老常用四君子汤为底方,以益气健脾。气虚重者,多加用黄芪,但若兼见气滞湿阻,食后中脘痞满者,则不宜选用,以免碍气。此外,黄老喜用炮姜,取其温中止泻之功。而理气则多选广木香,以助脾胃运化之力。若肠中湿热留恋,便下黏液脓血,秦皮则为黄老必选之药,既能苦化湿热,又可清肠止痢。若白多而赤少者,则可选用苍术以健脾燥湿,多能见效。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而布化精微,胃主降浊而腐熟水谷。故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若脾胃功能失调,则影响水湿运化,“痰”、“湿”、“饮”等病理产物因此而生,故而脾胃之为病,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病情迁延,然治疗仍应以顾护脾胃的基本功能为根本。

海派中医流派(丁氏内科)传承研究资助(编号:ZY3-CCCX- 1- 1001; ZYSNXD-CC-HPGC-JD- 003)

R249

A

1006- 4737(2017)04- 0033- 03

2016- 11- 02)

猜你喜欢
黄老枳壳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