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民,沈荣红
(1.山东省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山东临沂277700;2.兰陵县植物保护站,山东临沂 277700)
绿色蔬菜冬瓜的生产操作要点
赵桂民1,沈荣红2
(1.山东省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山东临沂277700;2.兰陵县植物保护站,山东临沂 277700)
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绿色蔬菜的生产逐渐被菜农所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蔬菜冬瓜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培育和定植等要点,并重点介绍了冬瓜的管理技术。
绿色蔬菜;冬瓜;生产操作要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也在逐步增加,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也由最初的“量”逐步向“质”的方向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蔬菜的品质和安全,市场重心转向绿色农产品,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这给绿色蔬菜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1.1 土壤
种植冬瓜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透气性好,理化性良好,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高,有益微生物菌群丰富、活跃的微酸性沙壤土,且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地块[2]。
1.2 温度
冬瓜喜温、耐热。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益,种子发芽适温为28~30益,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16益。
1.3 日照
冬瓜为短日性作物,短日照、低温有利于花芽分化,但冬瓜生育期需要长时间充足的光照。结果期如遇长期阴雨低温天气,则会发生落花、化瓜和烂瓜。
1.4 水分
冬瓜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强,需要较多水分,但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冬瓜的授粉、座果和果实发育。
2.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状良好的冬瓜品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化要求。拒绝使用转基因品种。兰陵县种植的冬瓜品种应以广东青皮冬瓜为主选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1-1966中规定的要求,即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8%[3]。
2.2 种子处理
冬瓜种皮厚,有角质层,不易吸水,因而在催芽前,应先在清水中搓洗种子表面粘液,捞出后放在70益水中搅拌烫种10min,然后在30益的水中浸泡8~10h,捞出冲洗干净后放置在20~30益条件下保湿催芽。每5~6h用温水淘洗1次,一般3~5d即可发芽。当芽长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为播种最佳期。
2.3 培育无病虫适龄壮苗
2.3.1 育苗场地的选择
培育无病虫适龄壮苗首先要选择良好的育苗基地,选择的依据是:与生产田隔离,用温室、阳畦、温床育苗。
2.3.2 营养土的配制
用未种植过瓜类蔬菜的园土或大田土5份和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份,混合后过筛,过筛后加入草木灰4~5kg/m3。
2.3.3 护根育苗
将经过催芽的种子撒播到浇透水的营养钵、营养土方、纸钵的营养土上,一穴一粒,每穴覆盖1cm厚的过筛药土,再覆盖地膜进行保湿,在25~28益的条件下进行护根育苗。
2.3.4 加强苗期管理
当子叶出土时,要揭开地膜。待沙盘里的种子出苗后既可往分苗床或营养钵内移植。冬瓜秧苗出土后,即可采取降温、降湿措施,以防徒长。如发现“戴帽苗”,可再覆盖1~1.5cm厚细沙土;如床土太湿,可撒些干土或细炉灰吸湿。气温控制在25益左右。当秧苗长出一片真叶时,即为花芽分化期,这时需满足低温、短日照的要求,白天气温保持在20~22益,夜温15益,日照时间为每天8~10h,以利于花芽分化。经过一周时间,花芽分化结果,便可倒苗、分苗。如夏季育苗,应采用直播法,而且要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2.3.5 壮苗的标准
冬瓜冬季苗龄约为50d,夏季苗龄30d,株高15cm左右,茎粗、色绿,下胚轴(子叶下部的茎)3~4cm;4~7片叶,叶片肥大浓绿,子叶肥厚,80%的植株现蕾,子房粗大,根系发达,吸收根(白色新根)多,整株秧苗硬而且有弹性,没有病虫害或机械损伤。
3.1 选择适宜的定植时间
冬瓜是喜温、耐热作物,生长期适合温度在22~28益,其中以25益最为适宜,对光照要求不严,定植需选择在温暖环境下进行。露地生产必须在终霜期后,10cm处地温稳定在12益以上,气温在20益左右时定植,如用地膜覆盖,可提前一周定植。如果在大棚温室内定植,必须确保10cm处地温稳定在12益以上。
3.2 整地施肥
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普施后耕翻30cm深,整平做畦,畦宽1.6m;在棚室内生产,畦上应覆地膜,膜下留水沟,以备进行膜下暗灌,减少棚室内湿度,从而减少病虫害。
3.3 定植
定植前浇足底水,操作时注意不要伤根。在春季棚室内定植,必须选“冷尾暖头”的晴天中午进行。在夏天或气温较高时,则应选择阴天或下午定植。每畦两行,小行距70cm,株距50cm,按株行距打孔栽苗,然后浇透座苗水。待水渗透后覆土封严,也可移苗后就及时封严,稍压实后按畦浇水。
4.1 缓苗前后的管理
定植后,要调节气温,使温度保持在25~28益,并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经3~5d后,即可见心叶生长,而且出现新根,缓苗成功。这时应降温、降湿,控温在23~25益,并适当放风降湿。露地生产,则要通过中耕松土,降湿蹲苗,促使根系长深、长旺。蹲苗一周左右要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湿度,如需浇水,可在座瓜前后,浇一次提秧水,棚室内生产要进行膜下暗灌。
4.2 水肥管理
在座瓜前,结合盘条、压蔓、支架绑蔓浇一次催秧水,每667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适当促叶放秧,解决营养不足导致的果实发育不良。这一水后,直到座瓜和定瓜前无需再浇。控制秧苗,严防跑秧、化瓜,促使冬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待果实长至1~1.5kg时,为促使其迅速生长,可结合追肥浇一次催瓜水,以后的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以地表微湿状态为准,切不可湿度过大;同时必须在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烂瓜和根腐病的发生。
4.3 光照和温度管理
冬瓜为短日照蔬菜,结合低夜温有利于花芽分化,但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长时间充足的光照。对于棚室冬瓜生产可采用反光幕、无滴膜、清洁棚面等措施来增加光照;如遇阴天达7d以上,可以采取补光措施,同时早揭、晚盖草苫以增加光照时间。遇到严寒天气,可以进行临时加温。连阴天,在保证作物生理机能不发生紊乱的情况下,要保证昼夜温差,以防出现“化瓜”等不良现象。在炎热的夏季容易出现“日烧”,需要用叶将果实盖住,或用麦秆覆盖根部,以降温保墒,延长生长期,增加后期产量。果面上粉前要用草圈或砖石等将瓜垫起,以免地面湿热导致烂瓜,同时也可避免地下害虫的危害。
4.4 植株调整
4.4.1 整枝
一般大型冬瓜每株只留1~2个果实,习惯上留主蔓结瓜,其余侧枝除留瓜旁一侧枝外,均宜摘除。
4.4.2 盘蔓、压蔓
大型冬瓜结果部位相对靠上,在搭架栽培时,必须进行盘蔓、压蔓,然后使果实以上的植株上架。盘蔓、压蔓可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控制徒长,促进雌花的发生。操作方法是在主蔓长至0.7~1m时,将蔓盘绕在根的四周、架的内部,并在蔓顶下边2~3个叶处,将蔓用土压实,使之生根。
4.4.3 支架
一般多采用小架,蔓长至38~66cm时插架。架高1~1.3m,由3~4根架材搭建成三角或四角架。
4.4.4 绑蔓
将种植物的茎蔓就近捆绑在支架上,采用手工绑绳或使用捆绑机,不要损伤植株,以便田间管理。
4.4.5 定瓜、摘心
待瓜发育到0.5~1kg时,选择瓜型好、个体大、节位适宜的保留,其余摘除。待蔓长到架顶后,留叶摘心,以促进果实发育。
4.5 病虫害防治
4.5.1 疫病防治
冬瓜疫病的防治可采用以下措施:选用抗病能力强的青皮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倒茬;增施钾肥、磷肥,控制氮肥;及时排水防涝;每667m2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g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
4.5.2 蚜虫防治
冬瓜蚜虫的防治可采用以下措施:设置防虫网;采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机油黄板诱蚜;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10g兑水稀释后进行喷雾防治。
正常光合作用下的冬瓜,一般在8~10月份收获。采收贮藏用的冬瓜要选择瓜型端正、体积大、皮色墨绿、瓜皮茸毛基本消失、出现蜡质白粉、无病斑和虫害、九成左右成熟的果实。采摘时间宜选择在早上气温较低、瓜体凉爽时进行,为防止损伤和避免病菌入侵,宜用剪刀剪藤,采收时保留长约3cm的瓜柄一起剪下。冬瓜的搬运、装卸等环节须坚持轻搬、轻放的原则,切勿碰撞。
贮藏库应建在阴凉、通风和干燥的地方。在果实入库前2~3d,应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对贮藏库进行熏蒸消毒,并在地面各筐架上铺一层草垫。入库时摆瓜的方向一般要求和田间生长时状态一致,即原来是卧地生长的要平放,原来是搭棚直立生长的要立放。地面堆藏时,不宜堆得太高,以避免因相互挤压而损伤。
[1]王栋梁,王娜,马琳,等.冬瓜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情况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14,1(5):755-758.
[2]周火强,蒋宏华,戴子武.湖南省冬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0,(15):5-7.
[3]康德贤,黎炎,蒋雅琴,等.广西节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3,(11):17-18.
The Operation Points of Green Vegetable Wax Gourd
ZHAO Gui-min1,SHEN Rong-hong2
(1.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fice of Lanling County,Shandong Province,Linyi 277700,China;2.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Lanling County,Shandong Province,Linyi 277700,China)
In recent years,China's green food market demand has increased.Green vegetable production has been gradually valued by farmer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vegetabl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and planting points of wax gourd,and introduced the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wax gourd.
Green food;wax gourd;production operation points
S642.3
A
1008-1038(2017)03-0054-03
2016-10-23
赵桂民,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种植、指导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