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伟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构建高职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及就业能力三维结构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这两个模型的有效性。随后构建以领导力为自变量,就业能力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领导力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基于领导力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领导力;就业能力;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45
1引言
自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高职教育已发展了近20年的时间。而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高职教育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却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就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还是不高,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也在积极转型,不断提升其“内涵”建设,而这种“内涵”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其次,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关于领导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并指导他们应用于社会实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非专业素质方面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在此背景下,笔者希望通过实证性研究,构建一个以领导力为自变量,就业能力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起高职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能力理论研究体系的同时,也为我国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2理论研究
2.1领导力结构概述
著名政治学家Burns于其出版的《领导力》一书开头就写道:“领导力是世界上被人观察最多、却被人理解最少的现象之一。”关于领导力的概念,学者们已经赋予其多达350多种定义(达夫特,2005)。因此,对于领导力的定义,学者们莫衷一是。可以说,领导力定义的不同反映出了领导力概念的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领导力是多维的,而这也决定了领导力结构也将是多维及复杂的。美国学者Stogdill(1974)对领导特质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领导者必须具备十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即成就、韧性、洞察力、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协调能力、宽容、影响力和社交能力。Kouzes和Posner(2004)在《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一书中(第5版)提出卓越领导者的五个行为习惯,即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我国学者苗建明(2006)在对国内外的领导力构成要素进行综述之后,提出了领导力的五力模型,即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边慧敏(2012)在《大学生领导力提升》一书中提出大学生领导力模型——影响力模型,其构成要素主要由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构成。王婕(2014)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影响欲、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未来时间洞察力(包括计划、体验、行为倾向、评价力);人际关系能力(包括交往动机、对象选择、主动性、表达能力、冲突管理、交往现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学生领导力的结构要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
2.2就业能力结构概述
由于研究的范畴和视角的不同,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及结构也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类:一是以个体素质为焦点的研究,这些研究者关注于个体发现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态度和意向等;二是以就业效果为焦点的研究,这类研究关注于员工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获得工作的效率、获得工作的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等。如Fugate等(2004)认为就业能力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包括:职业生涯识别、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贾利军等(2013)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结构由社会兼容度(即大学生生在毕业求职时所达到的与其求职背景相适应的社会化程度)、就业人格(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之年龄相适应的符合用人单位共同需要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人际过程)和准职业形象(即符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审美的个体的职业形象)三个维度构成。
因此,笔者主要从就业效果方面来研究就业能力,认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获得工作,并能够适应工作的一系列能力组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
3实证研究
3.1量表编制及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最终初步构建了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量表。为了建立有效的结构方程模型,笔者分别对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模型进行了“先探索,再验证”的因子分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阶段,笔者采用了小样本测试的方法,样本数据主要在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进行收集,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达到96%。通过采用SPSS13.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笔者对量表进行了修改,并删除了效果不太好的4个领导力测量指标及5个就业能力测量指标。通过第一阶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了一份信效度都非常好的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量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采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该阶段的分析采用大样本测试的方法,样本数据的收集主要来自于中山市三所高职高专的院校的大三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有效率达到89%。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笔者再次删除了效果不太好的1个领导力测量指标。通过模型的修正后,最终确定所构建的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有效性,这为下一步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3.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一个以领导力为自变量,就业能力为因变量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中共有7个潜变量及27个显变量。其中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属于外生潜变量,分别对应长远目标等17个外生显变量;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属于内生潜变量,分别对应应聘过程等10个内生显变量。除此之外,模型中还有27个显变量的残差变量和3个潜变量的残差变量。
通过运行AMOS17.0,导入相关数据,经过运算检查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模型修正,再进行重新似合,这样不断重复,最终得到整体效果不错的结构方程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而最终的拟合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各拟合效果指标来看,各项拟合指标都达到了较好的适配标准,这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其次,由表2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可知,除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对匹配力为负相关关系,人际领导及执行领导对应聘力为负相关关系之外,其余的各领导力自变量与就业能力因变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高职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高职学生领导力对就业能力存在正向的影响。这说明,通过开发与提升高职学生的领导力,确实可以起到开发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基于研究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基于领导力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的策略。
4.1基于自我领导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
高职学生的自我领导与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存在正向的关系,即自我领导的提升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的开发与提升。在自我领导的提升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4.1.1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
目标涉及到方向性的问题,没有目标,就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及工作,这样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学校,首先应根据社会的需求,适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通过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目标意识。
4.1.2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
时间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公平的。但是,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懂得时间的珍贵,并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大部分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观念及技能,并且很容易就将时间浪费掉。有效的时间管理关键就在于明确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完成最为重要的事情,对于不太重要的事情则次优安排。因此,对于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后让学生根据规划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4.2基于人际领导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
人际领导与适应力存在正向的关系,即人际领导的提升将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开发与提升。在人际领导的提升过程当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4.2.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个社会是一个互赖的社会,因此,你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果,就必须懂得合作;其次,用人单位也要求应聘人员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学校,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即每次作业都必须以小组
4.2.2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
我们80%的时间都在进行沟通,并且生活中80%的冲突都是由于无效沟通所产生的,因此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为了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学校可以开设与沟通有关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
4.3基于创新领导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
创新领导与应聘力、适应力存在正向的关系,即创新领导的提升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应聘力及适应力的开发与提升。在创新领导的提升过程当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4.3.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多的还是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授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因此,对于学校,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即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行去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不断地分析及研究。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的就是“做中学”,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3.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听众从预先设定的内容中进行学习。这种预先设定内容的学习有利于避免失误的产生,但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创新的可能。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尝试,而尝试就是一个不断试验、错误、纠正,再试验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学生才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加里·尤克尔.领导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库泽斯,波斯纳.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胡礼祥.大学生领导力拓展与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边慧敏.大学生领导力提升[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婕.大学生领导力对创造力的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
[6]Fugate.Empol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