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院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1-13 08:33:57刘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高职

刘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黄河水院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刘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目前高职学生体质状况的有效保健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为教育管理部门制订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黄河水院;2013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有效保健对策

0 引言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和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体重超标。出现这些现象,使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年年在上体育课,但为什么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在逐年下降?下降的原因何在?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因此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入调查分析目前学生体质状况下滑的主要原因,积极探求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1 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根据黄河水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的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m、男子1 000m、女子800m、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直接指标,并从直接指标中计算出派生指标: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样本为黄河水院2013级1 00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500名。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发现黄河水院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优秀比例偏低

根据国家规定,对各个测试项目成绩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具体评分标准给出得分,再根据项目得分之和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1]。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抽取样本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为98.50%,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97%的水平,各等级比例也呈正态分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53.70%的学生处于及格等级,且优秀学生的比例偏低。

1.2学生的基本身体形态欠佳

身高和体重标准是反映人体形态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由于人的身高、体重受遗传、营养状况及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如果只对人的身高、体重指标单独评价,就不够科学合理。因此,采用派生指标更具有比较意义。当前,普遍采用身高标准体重,它能反映人体形态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程度。该指标的评价对学生的形态及发育具有标准和导向作用[2]。

从表2可以看出,有待改善身体形态的学生比例(包括较低体重、超重、营养不良、肥胖)占到了64.20%。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有6.9%的学生属于营养不良者。

表1 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评价结果T ab.1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level evaluation

表2 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状况T ab.2 Students’length and weight

1.3男女生的基本身体机能发展不平衡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并且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因此,在评价学生身体机能时,选择了肺活量体重指数作为评价指标[3]。

从表3可以看出,有56.90%的学生达到了良好以上水平,这说明学生身体机能状况整体上良好。但女生的身体机能情况却不容乐观,有63.10%的女生仅处于及格层面,这与男女生的整体水平是不对称的。这种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如何促进女生的身体锻炼,提高女生的心肺功能,使她们的耐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应列为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表3 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T ab.3 Students’lung capacity weight index

1.4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中耐力和力量素质优秀率偏低

在测量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指标中,男子1000m和女子800m主要反映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时间越短,表明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立定跳远主要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是人体运动的基础。50m主要反映快速反应和运动的能力。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分别测量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坐位体前屈则是反映学生身体柔韧性的研究指标。这些指标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体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指标的成绩(百分比)总体上呈现正态分布。但是反映耐力素质的1 000m、800m以及反映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这4个项目的优秀率都偏低。因此,加强学生心肺功能的耐力练习以及力量练习,应该是今后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从测得的整体身体素质指标数据情况看,在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以及下肢爆发力素质上,女生整体情况要弱于男生;而在柔韧素质上,男生则要弱于女生。这启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练习应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针对不同性别的薄弱身体素质项目进行指导和练习。

表4 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数据T ab.4 Students’physical quality index data

2 学生生活方式及锻炼情况调查分析

2.1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从广义上说,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劳动工作、社会交往、休息娱乐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4]。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水平、性质和方向。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同社会、历史时期、阶层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源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又会反作用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总之,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社会生活方式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生活方式对于人类个体和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对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身体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1.1学生熬夜情况调查分析

熬夜是一种在现代生活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一种危害人身体的不良习惯。它是指晚上超过正常的休息时间而继续学习、工作或玩耍。长期熬夜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20.1%的学生经常熬夜,有61.1%的学生偶尔熬夜,仅有18.8%的学生从不熬夜,这说明黄河水院学生熬夜状况比较严重。

面对当下就业难的压力,大学生不顾及身体,经常加班加点学习,还有的大学生耽于玩乐,经常在网吧彻夜上网、夜不归宿。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这种习惯都不好,应及早认识这种行为的危害。学校管理部门和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熬夜的不良后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宿舍管理,严格规定作息时间,加强管理措施,有效遏制这种状况。

2.1.2学生抽烟情况调查分析

吸烟容易导致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并且影响智力。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是由吸烟造成的。吸烟危害健康,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通过调查,还是有33%学生吸烟。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已实施戒烟令,规定在公共场所不得吸烟。学校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来限制学生吸烟的场所,降低吸烟学生的人数。

2.1.3学生吃早餐情况调查分析

早餐是全天开始的第一餐,一顿丰盛的早餐能及时补充人的身体需求,保证上午的工作效率。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很容易患上肠胃疾病,并且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等状况,同时加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33%的学生从不吃早餐,或仅偶尔吃早餐。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实行出早操制度,促进学生养成吃早餐的习惯。

2.2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分析

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人的体形体态,调节人的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并能提高人的神经系统机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的顽强毅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

2.2.1学生周锻炼次数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占44.8%,每周锻炼2次以下的学生占55.2%。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每周锻炼两次以下的学生。根据体质测试结果统计,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优秀率达到了63.9%,及格率占总人数的41.2%,与每周锻炼2次以下的学生相比,优势比较显著。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大部分身体健康水平达到优秀。这说明,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质量与锻炼的次数有关,是否养成了一个长期的、良好的锻炼习惯,决定着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及体质水平。

2.2.2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65.1%,30分钟以下的占34.9%。而体质测试结果显示,优秀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大部分在30分钟以上。这说明锻炼时间长短是决定学生身体体质及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因为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可以提高人的心肺耐力水平,增加肺活量,且身体关节不容易受到损伤。从性别方面分析,89.75%的男生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可以保证在30分钟以上,但59.47%的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足30分钟,因而不足以达到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的作用。应加强对女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其锻炼的热情。

2.2.3学生每次锻炼强度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后有13.2%的同学感觉非常累,有41.4%的学生感觉比较累,38.5%的学生感觉不太累,6.9%的学生没感觉。这说明,大学生每次锻炼的强度范围应该在学生体能的50%到80%之间。并且应该考虑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活动项目,最合适的锻炼强度在身体体质水平的60%~70%之间。强度超过80%的,学生会感觉与自身锻炼强度不符合,甚至有超负荷的感觉。严重者可能会受伤,这样不但起不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反而造成不良的效果。相反,锻炼强度低于50%,会使学生过于轻松,不能充分刺激到心、肺等功能,锻炼后并没有产生增强体质的明显效果。锻炼强度越小,身体体质健康水平越低,乃至锻炼前后体质水平对比无差异。从性别方面分析,锻炼后感觉不太累的女生占44.47%,男生占32.5%,由此可以看出,女生锻炼强度小也是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3 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针对黄河水院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及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分析,笔者主要从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促进学生的自我锻炼行为两个方面来探讨保障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3.1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应努力强化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水平。这就要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理论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分离,开设体育理论选修课程,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应为学生配备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教材,努力将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与当今社会要解决的健康、保健和康复等问题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和时代特点,尽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在校园内,可以利用橱窗、墙报、广播、网络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保健方面的知识传播,从而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

3.2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行为

3.2.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

学校应以当前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为契机,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体育设施和场地,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必须的物质技术条件,同时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外的体育场地设施,顺应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努力开拓校外体育空间。在资金投入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资金来加快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和运动环境。

3.2.2加强出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应当用制度来保障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完善早操制度、探索施行刷卡制、建设健身长廊等有效手段和措施来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可出资为学生配发早操牛奶,来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并促使其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3.2.3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就业、评优重要依据。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院系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全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根据相关检测和统计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学生管理部门也要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良好以上的学生,其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不能为优秀,测试成绩达不到85分以上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则颁发“阳光体育奖章”等,以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全方位地保证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正常开展,保障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

3.2.4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各类体育社团的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社团可以发挥重要的功能。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课外体育活动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补充和延续,对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因势利导,依托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同时,学生体育社团也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社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活动,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3.2.5利用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俱乐部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事物,是一种符合当前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已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体育俱乐部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自主、活动有序的特点,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实现教学双方优势互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利用体育俱乐部的优势,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尽可能建立学生喜欢的多种单项体育俱乐部,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连续性、长期性和兴趣度。与此同时,学院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降低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费用,使人人都有机会加入体育俱乐部。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外,还可以举办体育知识讲座、裁判员培训以及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大学生的体质逐年下滑的状况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悲哀。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指导高职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取健身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多方努力协作,优化体育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中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1]温正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与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85-88.

[2]尹少丰.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97-100.

[3]孙柱兵.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12):57-59.

[4]杨毅.内蒙古东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14.

[责任编辑冯峰]

G806

B

1008-486X(2016)02-0078-05

2015-12-25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学生体质主调查与保健对策研究(2014RKXB002)。

刘盎(1978-),男,河南巩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高职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