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晔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杨 晔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当前,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师资队伍建设亟待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其人才培养需要适应舞蹈文化市场发展、学生多元化发展以及舞蹈专业自身发展三方面的需要。艺术高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要合理制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以赛促教”与“院团合作”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 舞蹈专业人才 培养路径
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优秀作品对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有着积极作用。舞蹈的编创、表演和文化传播离不开大量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艺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摇篮,需要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根本,客观分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于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舞蹈专业不仅在艺术院校中开设,部分综合型大学和部分师范院校也有开设舞蹈专业,舞蹈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的同时,舞蹈专业生源竞争十分激烈。经过本科院校舞蹈专业的层层筛选过滤后,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生源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艺术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不高,其舞蹈专业生源人文素养整体相对比较薄弱,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舞蹈专业生源中,有些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低,但舞蹈基础扎实,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些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有些学生则是由于文化课学习效果不佳,为了升学而报考舞蹈专业,舞蹈基础不扎实。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既不同于本科院校舞蹈专业,又不同于一般的舞蹈职业培训,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不同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生源来源等存在差异,不能采用同一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舞蹈专业对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研究,未能充分挖掘自身专业优势,对生源情况和市场需求分析不足,导致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未能突出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教师中具有舞蹈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比例较低,更是缺乏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各具风格的舞蹈艺术不断创新发展,客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驾控和教授舞蹈艺术的能力。然而,一些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师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现代教学方式没有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舞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艺术高职舞蹈专业教师通过口头讲授和示范教学开展舞蹈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部分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由于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获取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不够多元,导致学生虽然舞蹈技巧十分娴熟,但掌握的知识不够广博,对舞蹈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缺乏,舞蹈艺术创作的能力不足。
面对当前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舞蹈文化市场发展、学生多元化发展和专业自身发展三方面的需要。
舞蹈作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文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舞蹈相关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增大,艺术创作生产更加繁荣活跃,人民文化消费意愿不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显著提高。面对人民大众对舞蹈文化作品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舞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以提供高品质的舞蹈文化作品给观众。然而,舞蹈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舞蹈专业人才的发展,舞蹈市场需要的人才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客观要求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舞蹈文化市场对舞蹈创编型、舞蹈表演技能型、教学型、管理型等各类不同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生源日趋多样化,生源来源复杂,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舞蹈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生源素质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就业定位不尽相同,学生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面对本科舞蹈专业和艺术高职同类院校双重的生源竞争,其生存与发展存在巨大压力。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由于地理位置、办学历史、专业发展背景、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人才培养要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本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特色的人才,并使所培养的舞蹈人才得到舞蹈市场的认可,才能不断扩大办学的社会声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艺术高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以赛促教”与“院团合作”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已经不能满足舞蹈市场发展的需求,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当多元化,不仅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舞蹈表演人才,也要有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舞蹈创编人才,还要有具备教学能力的舞蹈教学人才以及舞蹈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等各类符合舞蹈文化市场发展的人才。同时,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舞蹈文化习俗,使人才培养在传承舞蹈文化的同时又符合市场的需要。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要在理性认识自身专业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专业生源特质、市场发展对舞蹈人才的需要,才能做出科学定位,合理制定培养目标。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制定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要求,提供多元化的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要根据舞蹈专业就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将职业能力需求和现有学生舞蹈技能水平有效结合,作为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舞蹈人才培养目标,将若干门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成为一个模块,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首先,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力度,激励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支持教师校外进修,提升业务能力;鼓励教师到实训基地实践锻炼,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其次,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人才来院任教,提升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再者,推进聘任舞蹈院团、舞蹈文化产业中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舞蹈、编导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力、理解力和感受力的提升。同时,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引入“以赛促教”的教学形式,将比赛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丰富舞蹈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当前,专业舞蹈比赛的种类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舞蹈比赛,为学生舞蹈创作、编导和舞蹈技能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同时,教学与比赛相结合,比赛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有效激发了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比赛中充分锻炼团结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强舞蹈专业与歌舞团的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提供学生舞蹈技能实践的平台。院团合作能够将学生的实践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实训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而且对舞台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流程、舞美设计、舞台编导等建立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自身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为学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模块提供有效依据。
艺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要根据舞蹈文化市场和自身办学水平的变化,与时俱进,合理评估人才培养的效果。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舞蹈文化市场的需求,增强舞蹈专业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1] 丁金昌.高职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4):170-173,192.
[2]马达,董皞.“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人民音乐,2011 (1):47-49.
[3] 王岚,胡郁青.城市型综合大学舞蹈人才培养思考[J].四川戏剧,2011(1): 150-152.
[4] 伍益中.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海, 2014(10):126-128.
[5] 邵文红.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3(3):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