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

2017-01-13 11:12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5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实验组

李冬梅

(河南开封市杞县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200)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

李冬梅

(河南开封市杞县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200)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方法 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是64%,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是82%;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康复功能

脑梗死发生是由于主动脉血液循环不畅,脑部发生血液供应的不足或者中断。患者由于颅内严重地缺血和缺氧,会发生颅内压力明显升高[1]。近些年来,因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现代人生活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人群中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护理路径是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采用最佳、最全面的措施开展护理工作,近些年引起广泛的关注。我院本次的实验就是探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下面是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本次实验选取的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10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并经头CT等辅助检查确诊,入院后经及时救治后生命指征平稳,患者神志清楚,自愿接受相应的治疗并且进行后续随访的调查,下面是具体的资料:①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8.8±1.6)岁。对于梗死部位-17例患者发生基底节梗死,13例患者放射冠区阻塞,10例患者小脑阻塞,5例患者脑叶阻塞,5例患者脑干阻塞。对于患者的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16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12例。②实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4±2.3)岁。对于梗死部位-14例患者发生基底节梗死,11例患者发生放射区阻塞,8例患者小脑阻塞,8例患者脑叶阻塞,9例患者脑干阻塞。对于患者的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14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15例。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病房环境护理: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以及新鲜空气的流通,适合患者恢复;②病情基本介绍:向患者大致解释患者的病情以及恢复期的治疗和恢复时间;③生命体征的检测:每日需要关注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并且进行记录,如有异常应该及时向医师报告。

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为5个时间段。①入院后第1~2天: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要和患者耐心地沟通,耐心地向患者讲述脑梗死恢复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减少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任;其次是鼓励安慰患者,逐渐使患者产生信心和希望,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②入院后第3~7天:被动锻炼,包括适当力度拍打患者的肌肉以及活动患者的关节,上午和下午各被动锻炼一次[2];③入院后第2周:主动锻炼。尽量指导患者自主完成,首先患者需要放松,然后患者缓慢完成关节外展、外旋、内收等动作;④入院后第3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翻身和坐位之间的动作,增加训练的次数[3];⑤入院后第4周:主要是站立动作的训练和部分精细动作的训练。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各脑梗死症状均消失,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②显效:患者出院时肌力改善≥2级,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但不能恢复正常工作;③有效:患者出院时肌力改善≥1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④无效:患者出院时肌力未见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效果比较:根据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且记录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效果比较(n,%)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询问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并且进行记录,结果如下:①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5例,较满意的患者有13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2例,满意度为76%;②实验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5例,较满意的患者有12例,不满意的患者有3例,满意度为94%;注:实验组的满意度和对照组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比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在脑部,对患者生命的威胁非常恶劣[4]。临床上对于脑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或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之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影响到患者脑功能恢复的时间和有效程度。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病情基本介绍和生命体征的检测,常规护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基本条件。临床护理路径是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采用最佳、最全面的措施开展护理工作,我院在几个康复时期采用不同护理方法,首先心理护理能够宽慰患者并且激励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工作;然后是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循序渐进提高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护理过程中注意锻炼的力度和时间;此外是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站立动作的训练和部分精细动作的训练。该护理方法较之于常规的护理方法可以全面细致的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护理[5],适量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患者缩短机体功能恢复的时间。在我院本次的实验中,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较之于对照组其各项实验指标优势明显。首先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是82%,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次是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良好,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段玉玲,王宏,毕璐洁,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2):7-12.

[2] 吴慧芳,涂强.大面积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9):161-162.

[3] 王晓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康复护理,2014,29(1):65-66.

[4] 柴少敏,章琪红.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的恢复[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7):173-174.

[5] 莫蓓蓉,邹艳辉,李甜.临床护理路径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75.

R473.74

B

1671-8194(2016)35-0245-02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实验组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