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与预后观察
胡文寿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78例临床资料完整病人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所有病人中23例发生脑血管痉挛;17例发生再出血;16例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36例发生低钠血症;42例发生心脏功能异常;17例病程中出现贫血;6例并发脑梗死;5例有癫痫发作;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病程中并发肺水肿;死亡17例,其中6例死于脑疝;8例死于再出血;3例死于多种并发症。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并发症是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低钠血症、心脏功能异常、贫血等可能影响病人的预后,应引起重视。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事件之一,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本病多由于脑表面或颅底血管病变破裂所致,临床表现与致病因素、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及时治疗及有无并发症有关。有报道SAH总体预后较差,其病死率可达45%,病因与死亡率直接相关,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死亡率(约12%死于院前,20%死于入院后,20%死于再出血)、致残率最高[1]。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是由于SAH不仅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全身其他脏器亦有重要影响,尤其并发脑血管痉挛、再出血、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癫痫发作等加重脑及心、肺脏器损害[2]。因此,预防SAH并发症和及时合理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78例SAH病人的并发症情况及应对策略,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1.1 一般资料 78例SAH病人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SAH的诊断标准,男43例,女35例;年龄23岁~75岁(48.6岁±9.3岁)。起病过程:睡眠中发病7例,以一侧肢体短暂性无力起病2例,以一侧肢体麻木起病1例,以抽搐起病2例,余66例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起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15分32例,14分~12分30例,11分~9分11例,<8分5例。78例病人发病初均行头部CT检查,73例显示不同脑池、脑室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52例行DSA检查,发现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5例,静脉畸形8例;10例行MRI检查示不同部位脑梗死6例, 1例表现为脑桥、左侧小脑半球、左侧颞叶内侧梗死。aSAH病人Hunt-Hess分级为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2例。
1.2 并发症的诊断及方法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spasm,CVS)诊断标准[3]:①临床症状经治疗好转或稳定后,病情突然恶化、加重或出现新的定位体征、症状;②意识由清醒转为嗜睡、昏迷或由昏迷转清醒再出现昏迷;③出现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高压表现;④经颅多普勒(TCD)血流≥200cm/s、MCA/ICA≥6倍或在几天内脑血流速度快速增加。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或多项,且行头部CT检查除外再出血、颅内血肿、急性脑积水、急性肺栓塞/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等原因者可诊断CVS。连续监测ECG、TCD,视病情变化情况随时复查头部CT、腰穿、血常规、心肌酶谱等
1.3 并发症预防 防治再出血,嘱病人绝对静卧并给予抗纤溶治疗,适当控制血压,对清醒病人调节睡眠和情绪,必要时给口服阿普唑仑;视病情轻重给予降低颅内压;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清醒病人常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意识不清者给予尼莫地平6mg~8mg缓慢静脉输注,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速;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癫痫发作,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
2.1 病人基本情况 78例病人23例符合CVS诊断标准,发生率为29.49%。30例再出血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眩晕、复视、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复查CSF常规或头部CT检查发现,17例病人有再出血临床表现,发生率为21.79%。13例CSF常规或头部CT检查阴性的病人,行TCD检查有8例提示存在CVS表现。
2.2 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 起病2d~7d7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2周~3周时9例病人出现淡漠,反应迟钝,复查头部CT提示6例有双侧侧脑室轻度到中度扩大。
2.3 低钠血症 36例存在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6.15%,其中3例存在低血容量。
2.4 心脏功能异常 42例病人发病后心电监测和心肌酶谱化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发现异常表现,包括心律失常28例,CK/CK-MB升高23例,发生率为53.85%。8例心脏彩超检查6例提示有左心室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2例未见异常。
2.5 其他并发症 17例发生贫血;6例并发脑梗死;2例以癫痫发作起病,3例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病程中并发肺水肿。
2.6 临床转归 23例aSAH和4例动静脉畸形病人接受手术治疗,8例aSAH和1例动静脉畸形病人采取内科治疗。61例病人基本痊愈或好转出院。死亡17例,6例死于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所致的脑疝;8例死于再出血;3例死于多种并发症。死亡病人中9例为aSAH,其确诊后Hunt-Hess分级为Ⅱ级1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2例。
SAH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组脑血管病,有文献报道在所有SAH中,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50%~80%,且动脉瘤若不尽快合理治疗(弹簧圈填塞或显微外科夹闭等),常导致再出血和不良预后[4]。本研究52例病人行DSA检查,发现动脉瘤31例。17例病人发生再出血,其中15例为aSAH,与文献报道再出血发生率较一致。一些重症病人,无法及时行DSA检查,为减少再出血发生,及时给予抗纤溶治疗,控制收缩压<160mmHg或平均动脉压<110mmHg,可能减少再出血发生。本组GCS评分11分~9分11例,<8分5例的重症病人未行DSA检查,这部分重症病人不能排除aSAH,由于大剂量应用抗纤溶治疗,未发现再出血病例,但死亡率较高,GCS评分<8分5例均死亡。有文献报道,抗纤溶治疗可明显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但其增加脑缺血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无意义[2]。SAH病人应可能行DSA或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尽早行弹簧圈填塞或显微外科夹闭以减少再出血发生。对未行动脉瘤修复手术病人,应控制过高血压,对既往高血压病史者,应将平时基础血压作为治疗目标,避免血压偏低,诱发脑缺血。
SAH后迟发性神经功能恶化(delayedneuronaldeath,DND)是指SAH病人病情稳定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功能恶化,不包括再出血导致的病情加重,其可能与CVS、迟发性脑缺血、脑水肿、脑积水、抽搐、心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有关,是SAH常见的并发症,亦是SAH导致病人功能残障的主要原因。SAH后发生CVS的机制研究较多,多数报道认为:①流入蛛网膜下腔血液中的致病原;②动脉平滑肌因素;③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基础疾病;③炎性反应;④Hunt-Hess分级;⑤未应用钙离子拮抗剂;⑥动脉自主神经紊乱及动脉结构重建等均与SAH后发生CVS有关[5-9]。在已知的因素中,钙离子拮抗剂的早期应用对改善CVS是有益的。
本组23例病人符合CVS的诊断标准,发生率为29.49%。由于基层医院缺少DSA及CTA等检查条件,故关于CVS的诊断标准未列入判断血管痉挛的金指标DSA。有文献报道,SAH发病前几天或治疗过程连续TCD监测,发现CVS并指导治疗,但TCD与DSA比较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操作者精准操作[2]。由于TCD检查可床旁进行,且无检查风险,价格低廉,故用于基层医院对SAH病人的CVS筛查。目前CVS临床干预的共识是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静脉给药优于口服,但已发生的CVS无效,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避免降压过快、过低导致脑灌注压降低[9]。
本组病例16例出现急性和亚急性脑积水,这与血凝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有关,若处理不当,影响预后。17例病程中发生贫血,有文献报道SAH后贫血常见,多在发病后3d~4d出现,其是否影响SAH预后未见报道,今后应密切观察。本组6例并发脑梗死,5例合并癫痫发作,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治疗5例脑梗死,4例合并癫痫发作和2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预后较好。1例病程中并发肺水肿病人由于多种并发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本组36例病人发病后出现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6.15%,其中有3例存在低血容量。有文献报道,低钠血症是动脉瘤性SAH病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其发生率高达30%~50%[2]。本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15%,与文献报道接近。有学者认为,SAH后合并低钠血症是由于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saltwasting,CSW)所致,但之后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ofinappropriatesecretionofantidiuretichormone,SIADH)是导致SAH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人3例发生SAH后出现低血容量,考虑可能与CSW有关,其余病人发生低钠血症考虑与SIADH有关,此类低钠血症病人的血容量监测多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范围[2]。严重低钠血症可导致病人出现淡漠、癫痫发作或使意识不清加重,病程早期不易与再出血、CVS鉴别,应引起重视。低钠血症治疗,不应限制液体摄入,可在限制滴速情况下给予低浓度的高张盐水。
本组病人发病后心电监测发现心律失常28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多发生于重症病人;CK/CK-MB升高23例,以发病后72h明显。8例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6例存在左心室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上述病人或其家属均否认其既往有心脏病史,说明SAH可导致继发性心脏功能异常,且与SAH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这可能与SAH引起神经/神经体液调节紊乱,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电解质紊乱等有关[10]。既往临床上未重视此并发症,缺少关于SAH后并发心脏功能异常对SAH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研究,今后应重视对SAH的心电监护,及早诊断和干预,并应深入探讨其对SAH预后影响。
综上所述,SAH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以再出血、CVS、急性和亚急性脑积水、低钠血症对SAH的预后影响最大。恰当的抗纤溶和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适度的血压调控,可预防再出血和CVS发生。脑梗死、癫痫、心脏功能异常、贫血等可能影响病人预后,应引起重视。本研究有医院检查手段所限,且病例数量有限,故存在局限性,有待今后大样本或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3-199.
[2] 谭颖,边立衡,刘丽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重症监护管理:来自美国神经重症学会的多学科专家会议的推荐[J].中国卒中杂志,2012,7(1):47-67.
[3] 沈建康.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和防治[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7):481-493.
[4]SuarezJI,TarrRW,SelmanWR.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J].NEnglJMed,2006,354(4):387-396.
[5] 吴曦,洪波,刘建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的致痉原与脑血管痉挛[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8):618-622.
[6] 黄佳,吴裕臣,洪道俊,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6):368-370.
[7] 张更申,刘 莉,贾林伟,等.蛛网膜下腔血性与非血性刺激物对脑血管影响的组织学比较[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3):213-216.
[8] 买吾拉江·阿木提,麦麦提力·米吉提,培尔顿·米吉提,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11):682-686.
[9] 王玉妹,康思魏,石广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和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6):494-500.
[10] 吕琳,李月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心脏异常[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5):386-389.
R743.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3.042
1672-1349(2017)23-3075-03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原平 0341000),E-mail493823975@qq.com
信息:胡文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与预后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3):3075-3077.
2017-03-23)
(本文编辑 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