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敏
摘要:为了达到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散落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各大高校集中迁移到城市周边某一区域形成大学城;然而新文化的入驻使乡土景观正面临危机:乡土风貌的遗失、乡土生态的退化、乡土文化的断裂。都使得保护乡土景观的地域性及完整性,挖掘乡土景观存在于大学城周边的价值。成为保护传统景观风貌、弘扬民俗文化、维护生态环境和景观发展创新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城;乡土景观;营造方法
引言:大学城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人才,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无论是从功能建设上还是经济的发展上都大量的开发。然而开发的过程中严重的破坏了本土特有的乡土文化,严重阻碍了乡土景观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大学城区规划中与本土文化的衔接。导致了各个区域大学城千篇一律的设计,严重缺乏地域性;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乡土景观是建立大学城个性文化的重要基础,理所应当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研究大学城周边乡土景观的营造方法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城周边乡土景观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学城的建设是大学文化最直接外在呈现形式;良好的乡土景观衔接不仅可以丰富大学城文化独有的内涵,同时也促进本土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为大学城的建设以及高校的学子们、游客们提供独有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延续了乡土景观极具特色乡土风貌、生态系统和乡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的大学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乡土景观概念
乡土,“Vernacula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verna”,意思是在领地的某一房子中出生的奴隶(Jackson. 1984)。后来由于多种学科的需要其意思不断外延。关于“Vernacular”,国内的翻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直接翻译成“乡土”,居主流地位;另一种则翻译成“方言”,取其长期自发形成之意(邹德侬等,2002),这里取前一种翻译。与之相适应,在国内外的各种研究中,乡土景观的概念也产生多种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理解。
(1)“本土、地域性的景观(Local Landscape)”—与“外地、异域景观”相对应。
(2)“乡村景观” 相对于“城市景观”
三、乡土景观的分类及构成要素
1、从景观风貌角度划分
乡土景观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参与形式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其中人文景观又包括:经济景观、聚落景观、历史文化景观。这几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景观。
2、从空间层次上划分
(1)微观层次——乡土事物。将原有的乡土景观艺术化、符号化,从而保留乡土的精神,可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例如:将原有的鼓风机、犁、风车、蓑衣、锄头等做成艺术品展示,让人们更了解本土文化。
(2)中观层次——乡土片段。乡土环境中的一些景观片段,例如乡土聚落景观、农业景观、民俗景观等。对于这一层次的乡土景观,应重在保留维护和更新,在规划和进一步设计中,保持其风貌,顺应其特色,营造出和谐美感。
(3)宏观层次——乡土意象。它是以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由乡土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充分展示其各个区域的民间文化特色。
3、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a 村落:民房、房前屋后林、聚落等;b 农田:耕田、菜地、村头聚会地、畦埂、篱笆等;c 道路:农用道路、田间小道等;d 河流水系:自然河流、水渠、池塘等;e 树林:近郊山林、杂木林等;f 其他:祠堂、石佛、石碑、石墙、洗衣场所、水井、水车、木桥、小木屋、晾晒稻谷的架台等生活风景。
四、乡土景观的营造手法——以重庆大学城《开心农场》为例
1、场地特点:
该项目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重庆师范学院后面3公里处,场地含300亩农田、500亩山地。项目定位为“开心农场”,将科普教育与休闲结合为一体,为大学城的师生们提供一个休闲的原生态庄园。
2、设计结构:
开心农场总体规划为13个区域,它们是架下精品苗木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大棚种植区、花架长廊休闲区、休闲垂钓区、荷花观赏园、自助采摘果园、校园自助种植区、户外烧烤吧、户外拓展营、树屋休闲区、农家乐。各个区域的规划布局均围绕着乡土农具及原生态材料相结合展示的。其中最有特色的三个区域为:
(1)校园自助种植区:该区域是为校园合作单位提供的自助种植场地,凡是和开心农场合作的校园单位均可提供一块土地供他们做农作物实验教学,供同学们自助种植,单位提供辅助培育;在提供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农业的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的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层含义。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与教育的实践性结合将是推动农业国家发展的基础。
(2)农家乐:各个区域充分展示乡土文化的特点,一楼设置的主要项目有风车、水车、水碓、磨房、染坊、陶坊、梨田等农具展示,让同学们充分的了解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工具的特点和用法;其他区域在布局的过程中也为同学们设置了跷跷板、摇椅、蹦蹦床、独木桥、滑梯等,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找回一份久远的童趣。
(3)树屋休闲区:该区域主要通过原始树木和木材、石材构筑相结合的休闲区;打造出一个独特的极具自然气息的休闲空间。
3、设计手法:
自然界丰富多样的地形、土壤、动物、水体和植被,不仅是构筑乡土景观的重要元素,也是景观创作的灵感和象征,对于乡土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在开心农场这个项目中主要是结合本土地形,引用本地特色,打造一个独特的与教育享结合的乡土景观。
(1)充分结合地形地貌
在整个设计中该地形主要采用的是依山而建,灵活应用原因地形,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改造地形的手法;以保护和恢复基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进行相关项目的设置和景观营造中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结合现状地形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力求创造生态和谐、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宜人环境。
(2)乡土设计要素的特色展现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土壤、水体、绿植、动物等充分展现其乡土感。在土壤的处理过程中以植物栽植的土有:土假山、土墙、堤坝等;以挖图形式的掘土有裸露的土的原有铺装,通过分解、透水等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体的处理过程中以达到空间的连续性、生态的多样性、地域的历史性为原则设计出动态及静态水体,在功能上表达出水体的循环再利用,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在绿植的选择上大量的保护原始植被,最低限度的破坏其原有生态系统。
(3)自然材料的灵活运用
乡土环境中的自然材料是最生活化、最直接可取的资源。其利用方法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可持续性:乡土材料最好是通过当地再利用的资源获得。二是结合材料特性:乡土材料的特性与表现的题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位,三是艺术化处理:乡土材料经过艺术化处理,可营造多种多样的景观小品,点缀场地。乡土材料本身就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和天然的魅力。
五、小结
大学城周边景观结合乡土景观的设计是以尊重乡土环境的生态自然、历史人文以及人文的体验需要为前提的一种综合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自然朴素的设计观,不加粉饰地运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原创的特点,保持乡土本色。“乡土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历程的见证,将教育与乡土景观相结合并发展下去,是未来继续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防.乡土化景现研究——以江南地区为例pJ.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2]陈志华,李秋香.乡土建筑遗产保护[M].黄山书社,2008.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一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张锼。苏婧.保护·模仿·再生——新农村建设中保持乡土景观元素的探析[Ⅱ].风景园林,2008,22(4).
[5]王浩等.艺术化的乡土——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Ⅱ].风景园林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