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践教学缺点及改进方法

2017-01-12 17:18李红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

李红

【摘 要】“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中学虽然小但是责任重大,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开始步入知识大门的第一个阶梯就是中学教育,中学教育的方法如何,不仅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优劣程度,而且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如何。所以只有中学教育发展起来才能使社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各类人才,才能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使国家更加强盛。

【关键词】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素质

中学教育是为下一级学校的教育作铺垫的教育,因此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个人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存发展,它既是“树百年大计之建筑”,又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问题。在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下虽然中学教育正在蒸蒸日上发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天就要论述一下中学教育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人们的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实际中,即便在中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考试测验只纠结知识的细枝末节,几乎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判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越加沉重,影响学生了多元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片面追求分数

学校里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会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减弱很多。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从而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得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伤害成绩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中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学习成绩是主要的评价指标。一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很差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侮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很多成年人在回忆中学学习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对他表扬或鼓励;同时也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羞辱或讽刺。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全班前几名,就被认为是好学生好孩子,并且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的学生,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心理负荷,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四)制约教学改革

由于考试对教育起着引导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考试观念和考试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体制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屡见不鲜。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考试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到阻碍。因为改革意味着创新,改革初期可能会对传统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成绩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二、改进措施

(一)制定了科学的教学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按学校要求,采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平时提前一周备课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创造结合实际生活的各种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促进学生内在动力的发展。在学校的引领下,教师不仅能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的作业学校要求也特别严格,每学期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教师的教案、各项笔记、记录等,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做以的总结,并在每次总结后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中学教育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

(二)减少考试次数合理监考

学生每学期除了参加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外,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考试。但每学科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一些随堂测试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校按照教学质量监测制度,严格考纪,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考试。针对每次学校组织的考试,各年级、各学科均由学校领导统一监考,同年级教师对换批卷,批完试卷后,由学校统一阅卷,作出科学合理的质量分析。

(三)加强教学质量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教师加强加快对新课标的学习,尽快地精确掌握教学新理念和把握好各学科的知识特点,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才能跟上改革步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2)踏实抓好平日教学。学生的能力不是天生的,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时学会的,不能立竿见影,因此教师必须备好课,讲好课,不能为完成教学进度,而敷衍了事。

(3)强化训练,严格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书写、计算等各方面强化训练,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

(4)关注差生,成绩不代表一切,使不同的人在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要细心、有耐心地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高。也不能妨碍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总之,中学教育只有按照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完成课标对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才能跟上新课改形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是学生学到受益终生的东西,才能为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使社会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李佼佼.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教育方法的革新[J].才智.2015(17)

[2]叶邓军,唐礼勇.关于我国农村中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顾问.2015(06)

[3]包俊丽.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J].农技服务.2014(12)

[4]梅胧文.信阳地区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 2014(15)

[5]孔蒙.浅议农村素质教育[J].生活教育.2014(S2)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