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能力培养情况研究与分析

2017-01-12 01:04郭宪楚茗尧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郭宪 楚茗尧

【摘 要】在全球教育的变革中,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新的幼专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下,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强,对幼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改革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幼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技能;体育知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普通高等幼师学校体育工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到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潮席卷全球和国外先进的大学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更凸现出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发展还具有广阔的空间。

现在的一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面临潜在的危机。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程度很高,民族体质水平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的大学取消了体育必修课,有的仅作为选修课开设。大学体育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挑战和危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在课程结构上教育专业课比重明显偏低,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或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职的体育课题很多,有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关于学前体育专业的体育实践教学方面的,但是针对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

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完善学前教育阶段的各项制度,提高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离不开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德智体美劳诸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幼儿体育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的身体成长,心理和智力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儿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限制了幼儿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使幼儿无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运用自身的幼儿体育知识和技能正确引导、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而幼儿教师是否具有高超的体育教学能力和合格的体育教学知识,取决于培养幼儿教师的学校#因此,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现状,研究其发展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不足的表现为:

(一)现有教材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幼儿体育教学的需求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的完善与水平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知识结构水平。但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却不足以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知识结构培养的要求,特别是以下两个问题最为突出。第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了与专业相关的幼儿体育课程,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并没有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幼儿体育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数偏少。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体育内容缺乏全面性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幼儿体操动作、幼儿体育游戏、运动器械、幼儿球类活动、运动保健知识、幼儿队列队形等几项。这是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幼儿体育教学实践教育不够,缺少经验获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才能检验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时间短,实习时间安排过于靠后集中,实习过程模式化,实践不够深入,实习内容大多以观摩为主,仅学习幼儿园教师的常规,实际动手操作少,学生难以在见习,实习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所教。

(四)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落后,培养目标决定着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一系列培养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今后的幼儿教师,其体育教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也就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培养环节模糊不清,对学生应当有哪些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甚了解。

二、对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将体育课程视情况分为选修课、必修课和自修课。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要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运动意识。

(二)灵活运用体育器材

器材的作用绝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进行固定项目的锻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器材,帮助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拥有专业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翁。体育教学既是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学,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体育锻炼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事情,学生要将师范阶段的体育学习当成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授给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树立起终生锻炼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课外锻炼应成为体育教学的延伸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作者简介:

郭宪(1989-),女,汉族,河北秦皇岛,硕士,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

楚茗尧(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