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
摘 要: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知识来自过往的总结,往往流于抽象,缺乏生动,如果照本宣科,就会导致学生无所收获。怎样改变这一点呢?作者认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资源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寻找整合点,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有趣的学科,一门生动的学科,一门能给学生带来收获的学科。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整合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知识都来自过往的总结,往往流于抽象,缺乏生动,假如教师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无所收获。怎样改变这一点呢?我认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资源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寻找整合点,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有趣的学科,一门生动的学科,一门能给学生带来收获的学科。以下是我在思品学科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各项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道德教育让大家理性地看待问题,让人们知道怎样做是对的,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乐意这么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适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探寻的动力,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以八年级《保护环境》的教学为例,其出发点是为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也许知道环境正受到严重污染,但并没有切肤之痛,对于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长远影响没有深切的认识。因此,在导入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及其可怕的后果,保护环境的意识自然就得以树立,开始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实现教学与道德、法律意识的整合。
二、引进时代活水,巧用新闻素材与国情意识的整合。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今天信息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思品课堂教学最好的素材。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仅靠划划读读背背是不行的。学习范围必须扩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这样课堂内容才会丰富,学生才会爱听。当然,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不是教师或学生单纯地进行新闻发布,而是要结合“新闻评说”之类的活动,通过让学生评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我坚持收看电视新闻,并订阅《时事》等报纸杂志,并把资料摘录下来用于教学。课上我把社会热点和教材有机结合,运用理论分析材料或通过分析材料归纳出理论观点。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刚过,我就把那一段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将其与所学的一些观点联系起来,如党的性质、宗旨、践行科学发展观、承担责任等,使学生懂得要自立自强,要有责任感,要把祖国、人民装在心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国情的整合。
三、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唤醒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学生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这一特殊地位的树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强化。然而,教师对此较多地停留在经验层面的理解上,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影响实现效果。因此,我们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条件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给它喂米,它乱挣乱叫也不会吃,那只能“灌”。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吃米。课堂教学如同喂鸡,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应该自主认识、理解,而不应该由教师越俎代庖。尽管有些教师在45分钟内分秒必争,力图把课讲足讲透,深入浅出,但效果总不理想。人们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改变“满堂灌”现象,把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挖掘出来,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促进知识能力的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收集的素材编辑成融汇在图文等诸多因素的课件,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收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会调控情绪》这节课为例,教学难点是“情绪表达需考虑他人感受”,对于才从小学毕业而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使他们根本无法深刻认识这一问题。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情绪发泄的动画,在这一动画中,主人公发泄情绪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对旁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动画的生动、有趣性,使学生在一片快乐的气氛中懂得道理,加深印象,取得不错的效果。动画的运用很好地使教学难点突破变得容易,也合理实现了教学的整合。
四、借助情境体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整合。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面对真实的事例,获得切实的感受,从而激起他们思想上的认同,引发情感需求,实现自我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借助情境体验,让学生借助对比等途径,得到道德情感上的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思想的提升。如在八年级《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春晚上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让学生了解残疾人,认识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起学生的尊敬之情。之后我用三个场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一个情景是蒙住眼睛,从座位走到指定的地方;第二个情景是让学生用聋哑人的方式表达我写在黑板上的一件事;第三个情景让学生用一只手穿衣服,体验断肢者的生活。最后,让学生说说经过这些场景体验后,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表示,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种种的艰辛,认识到残疾人顽强生活的不易和坚持下来的可贵。这样学生就产生道德情感上的提升,不但学会同情残疾人,而且从心里开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愿意帮助他们。残疾人的苦痛,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是没有切实体会的,甚至有些人还会去嘲弄、去挖苦。所以,我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在课桌上放支笔,再放些其他的杂物,让学生蒙上眼睛,从教室外面独自进来取笔,一路上当然还设置了许多阻碍,然后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成功取回笔。接着,我让蒙眼取笔的学生谈谈取笔过程中的感受。这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体会到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将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自我发展的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学校、社会生活与自我教育的整合。
“源于点滴,行于心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与思品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升华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并规范了他们的道德行为,不但有利于教学改革,而且使思品教学效果得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