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新基布创引者的11年

2017-01-12 08:48陈艺群
营销界·化妆品观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合众面膜纤维

陈艺群

投机商和劣质产品退出市场。面膜品牌商应该抓住机遇做好品质和营销,建立品牌认知度,率先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2005年,中国面膜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已经在面膜领域深耕多年的萧君圭便创建了海南合众弘华无纺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做中国专业的面膜基布制造商。

2009年,合众在中国首推蚕丝384,改变了中国面膜产业格局;2011年主打植物纤维概念的果纤面膜基布,2013年由其首次在展会推介开来的主打天然有机概念的天丝面膜基布。作为面膜上游企业,合众的每一次创造性的动作,无不给行业带来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改变。

2014年,面膜市场迎来增长爆发期,进入面膜领域的品牌越来越多,对面膜基布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在这个时期,萧君圭认为,繁华的背后更应该有理性的思考。无论面膜上游的基布企业还是面膜企业,面临众多竞争者时,是否能引领趋势、是否能保证产品最基本的品质,仍然是竞争的关键。

因而在这个时候,合众建立国内第一个面膜基布研发实验室,率先提出专为面膜研发基布。与此同时,合众还与合作的上游纤维厂家保持着密切的互动,针对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方面的沟通是其日常事项。这两点很好地保证了合众能第一时间了解到面膜趋势的发展方向,并得以及时付诸于研发。而这,是合众走在面膜基布趋势前端的坚实后盾。

然而面膜领域也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微商的兴起将面膜推向一个新高点。另一方面,作为三无面膜销售的主要渠道,微商也成为压垮面膜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说明的是,作为消费者已然接受的成熟品类,受到重挫的面膜市场依旧在保持增长。凯度研究发现,近三年来,在护肤品市场增长的动力中,除了各细分品类持续高端化外,面膜推动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购买频次更频繁、每次购物的件数增加,甚至面膜成为送礼的首选,进而成功带动整个护肤品类的成长及发展。2015年面膜为护肤品市场贡献了41%的销额增量。

萧君圭透露,这其中护肤大品牌的面膜起到了不小贡献。“并非所有面膜品牌都在下降。纯面膜品牌经过去年的质量问题风波整体增长乏力,护肤大品牌的面膜销量保持较大增长。”

另一方面,萧君圭认为,面膜市场逐渐归于理性和平淡,也是洗牌的最佳时机。“投机商和劣质产品退出市场。面膜品牌商应该抓住机遇做好品质和营销,建立品牌认知度,率先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在品质方面,无论是对产品原料还是生产过程安全性的把控,合众从未放松。品质之外,另一个制胜关键点,就是对趋势的把握。凯度消费者指数通过对比2013年和2015年消费者使用敷贴式面膜的原因和次数时发现,具有肌肤修复功能的面膜受到欢迎。女性希望面膜能够“修复肌肤”、“使肌肤有活力”,并“改善肌肤质地”,这些功能都与抗初老有关。使肌肤更年轻,是品牌吸引年轻女性的利器。

在趋势上,合众一直是新基布创引者。从合众2015年相继推出的海藻海云丝、壳聚糖基布便可窥一二。

近两年,随着彩妆的普及,化妆的人越来越多,因彩妆产品中重金属在脸上残留而引发的皮肤问题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现阶段主流消费群体的生活工作环境导致大多数人的皮肤处于亚健康状态,本身即对皮肤有强大修复功能的护肤品市场潜力不小。

合众推出海云丝基布,即是考虑到,海藻纤维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结构,对于铅、汞、铜、铬、锌等重金属离子吸附去除率可达9%以上。而且海藻纤维具有的优异高吸水性、易去除性、高透氧性、成胶阻塞性、生物相容性、降解吸收性等优点让添加了海藻纤维的基布具有润肤、修复皮肤、紧致皮肤以及吸附重金属功能。

壳聚糖则是合众在功能性基布研发上又一创新,壳聚糖纤维具备极强的抑菌防螨功效,使用该种纤维基布,面膜精华液内将可以大幅度减少防腐剂的用量,这对于面膜产业的环保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皮肤而言,具有易被皮肤吸收、促进血液循环,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抑菌功能和显著的美白效果、保湿、润滑皮肤、刺激细胞再生及修饰皮肤等功能。

不难看出,合众早就预见消费者对于肌肤修复、改善肌肤质地的强烈需求,并率先研发出备受市场欢迎的基布产品。合众的快速反应,源于萧君圭对基布功能性趋势的预判。早在2015年,萧君圭就提出,功能显性化和细分化将成为面膜市场接下来的趋势,在功能性的体现上,已由精华液转至膜布。而在膜布功能的把握上,合众的基布也显现优势。

11年,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坚持品质和创新的合众,一直致力于成为新基布创引者,为行业带来面膜领域的流行趋势。

猜你喜欢
合众面膜纤维
合众人寿创始人热衷投资房地产寿险公司临阵换将!季末巨亏12.66亿,总经理一年即卸
易容面膜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敷面膜的三个误区
合众汽车完成B轮30亿元融资
合众人寿巨亏背后
跟踪导练(一)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搞怪面膜趣味多
合众人寿投连险3年缩水超六成 两只产品成立6年仍“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