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2017-01-12 02:49赵世元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语文

赵世元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性格与优良品德,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飞向月球》中“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月”身上背负了“高”大之物,有不堪重负之感。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就这样,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二、领悟课文的丰富情感渗透德育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文字记录,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他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美丽天地,这就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感情,然而,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负荆请罪》时,特意安排两个学生表演蔺相如和廉颇,想通过角色再现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品格,可是表演还未结束,同学们已大笑不止,原来两名同学的表演扭扭捏捏、不伦不类,显得滑稽又可笑,以至破坏了课堂秩序,打乱了教学进程,其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创设好与课文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吻合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尚不成熟。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除了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德育感化外,还可以充分借助自身的力量,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发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对自己的教师往往产生崇拜心理与模仿倾向,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会成为学生观察与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做到慎独,事无巨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才能给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还要关注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他产生的影响。注意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和个别问题学生,要深入学生家庭内部寻找原因,从孩子的父母入手,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在父母与教师之间建立联合战线,联合学生家长,一起为改变孩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努力。

四、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独特语感的形成

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有一种期待,他们在等待惊喜,他们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这就使得语文教学必须要有个性,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打开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促进学生独特语感的形成。那么有着大语文教育观的教师比较容易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风格,因为他必须在自己的语感、文学素质、教学素质、思想境界、教学境界等方面胜人一筹,形成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使他的教学个性得到保证,才能使学生与语文之间发生的这种内在的交流更为深刻,更为流畅,更为完整。教师根底越深,上起课来才能如数家珍,轻松自如,把原本相对单纯的语文课堂演绎得更为丰腴生动。他们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无须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魅,语文之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语文之魅之妙的通道,实现教师语感向学生的转移。

总之,只要能坚持不懈地贯彻“大语文教育”观于语感教学各环节之中,扩大学生视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积累,效果定会像韩愈所说的“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那样。基础一广,根底一深,无论是读书或是写作都能旁征博引,八面来风,何愁语感能力上不去!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1.16.

[2] 段保兰.《浅析小学语文如何渗透德育教育》.《魅力中国》,2009.30.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