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更需要全球化

2017-01-12 00:27
东西南北 2016年23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中产阶层全球化

开放经济倒退对解决“反全球化”倡导者所期望解决的问题只有反作用,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依靠深化全球化来为解决问题创造更好条件,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改革来为全球化兴利除弊。

世界经济重现繁荣的前提是开放

冷战后以资本、技术和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为基本特征的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财富的增加,它的积极效应让所有国家都从中获益,比如上亿人摆脱贫困,发达国家的很多商品变得更物美价廉。但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暴露,例如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缺失等,这助长了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

于是,“反全球化”与全球化如影随形,其存在根源,第一个层次主要还是经济不景气刺激了当前的反全球化高潮,但民族、种族、宗教、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已经明显上升;在更深的第二个层次,是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包括社会福利、劳动制度、国家政治体制等,是这些缺陷导致上述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日益膨胀,也削弱了很多国家因全球化进程及时自我调整、与时俱进的能力,不少国家甚至有丧失正视问题、凝聚共识、采取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从反全球化根源就不难看出,退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解决经济不景气毫无裨益,只有反作用。

从经济长周期审视,反全球化主张还会恶化新经济增长长周期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已经结束了一个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以理论形式提出世界经济周期存在48-60年的长期波动——编注),但还缺乏新的革命性技术创新来开启新的长波周期繁荣阶段。由于感到自己、乃至自己子女一代丧失了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希望,甚至可能持续恶化,他们被反全球化主张吸引而聚集在这个旗号下宣泄自己的不满,确有其必然。但是,新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倘若出现,要想拉动整个世界经济步入新的长波周期繁荣阶段,就需要有开放的全球性市场;倘若反其道而行之,一旦新的革命性技术创新问世,它又如何发挥其全部潜力?

为了维持国内较高劳动力收入及其增长率而限制、禁止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的这种冲动能否成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一国之内,这种企图都是徒劳的,更不用说限制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了。

出路在于改革而非退回保护主义

正因为如此,要解决当前全球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冲击,出路不在于退回贸易保护主义,而在于实施深刻的改革,只是这些改革往往会带来一些眼前的损失和阵痛,因此格外需要社会上下的勇气与共识。最典型者莫过于社会福利制度。

从表面上看,社会福利是一项有利于弱者的制度设计,但今天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异化,导致不少发达国家占总人口60%-80%的传统中产阶层成为“全球化冲击”中相对损失最大的输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占总人口10%-20%的上层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利益,同时也有更多的办法逃避在母国的税收等项义务。占总人口10%-20%左右的最下层可以获得较多的政府扶持、社会帮助,在社会高福利制度下,不工作、吃救济的人实际收入还可能高于老实工作纳税的传统中产阶层。相比之下,传统中产阶层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净付出者,承担的多收获的少。同时,由于高福利侵蚀了公共收入的过多份额,基础设施等其它必要的公共产品相应得不到足够的维护,从而削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压缩了发达国家传统中产阶层上升的空间。

不仅如此,过于泛滥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属地主义”国籍制度(自动获得出生地所在国籍)相结合,还大大加剧了近两年引爆发达国家传统中产阶层反精英、反体制情绪的难民危机等跨境人口流动问题。因为过度丰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大大减少了外来移民生存的困难,从而直接激励了这类移民的增长,特别是激励了惰性较强而自我奋斗精神较差的移民来分享福利蛋糕。

有鉴于此,占总人口60%-80%的传统中产阶层面临选择:是忍受一时冲击而削减不合理福利、相应削减他们的负担,还是继续这样下去深陷恶性循环?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将“药方”付诸行动的意志、能力比问题本身更令人担忧。

中国将努力推动全球化

“全球化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基础。”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曾任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在美国华盛顿与美方专家交流时说,尽管当前全球化在欧美国家面临一些问题,但从中国来看全球化的力量仍然很强,中国将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努力推动全球化。

龙永图表示,他对美国总统大选中出现的一些反对全球化的论调感到担忧,努力推动全球化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成立的原因。他指出,全球化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基础,如果全球化失败,中国将不会拥有继续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利环境。

龙永图认为,从中国来看,全球化的力量仍然很强,主要有两大根本因素支撑:第一,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第二,跨国企业会继续推动全球化,将投资和贸易带到世界各地。他表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加入到全球化的队伍当中,这会进一步促进全球化的发展。为此,他认为中国应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1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龙永图表示,中国入世不仅让中国受益巨大,也让美国受益。他回忆当初与美国进行入世谈判时,农业谈判非常困难,但现在美国农业是从中国入世中获益最大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帮助美国至少创造了16万个就业岗位。这充分说明贸易会让跨国企业及每个普通人都从中受益。而去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大幅增长,事实证明中国投资也可以帮助美国制造就业岗位。达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将为扩大两国合作提供更多重要机会,未来中美两国应继续扩大投资和贸易合作。

龙永图指出,决策者也需要认识到没有一项贸易协定会涵盖所有行业,有些行业会从贸易协定中受益,有些行业则会遭受损失和出现失业,为此政府有责任给予援助。他强调,如果政府不对这些失业工人进行援助,人们会反对贸易协定和全球化。

龙永图还表示,不管美国如何评价和看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相信TPP会继续存在。他同时指出,美国主导的TPP应该与中国支持的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衔接在一起,形成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协定。

(胡谨文荐自《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中产阶层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被中产”?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在悖论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