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研究
——基于价值网络

2017-01-12 05:16刘国亮冯立超
学习与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企业

刘国亮,冯立超,刘 佳

(1.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2.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哈尔滨 150090)



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研究
——基于价值网络

刘国亮1,冯立超1,刘 佳2

(1.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2.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哈尔滨 150090)

随着技术进步与知识的专业化发展,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企业内部资源与核心能力,也取决于企业所处的价值网络。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价值创造表现为企业单独价值创造与联合价值创造两个层次,联合价值创造大于单独价值创造之和;企业价值获取不同于价值链下的“投入产出”逻辑,而是取决于更为复杂的联结顾客及其他参与企业间的协作。由此,企业未来的发展应注重知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虚拟整合,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的最大化。

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企业发展

一、引 言

价值在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价值创造与获取是企业发展的动因,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论上体现在基于竞争思维的价值链观念转向基于竞合思维的价值网络观念,实践中表现为各种网络组织不断生成与发展,企业间通过合作来实现获益,从零和博弈转向合作共赢。价值网络主张具有异质性资源的企业内部价值链向外延伸,形成包含供应商、渠道伙伴、客户的价值网络,从而实现共同创造价值。

关于企业价值创造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分别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过程、顾客价值等视角分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与机理。价值网络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虽然已有诸多学者进行研究,但是对其深层机理和内在本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关于企业价值获取的研究,学者们大多强调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竞争力,忽略了在整体价值网络中的价值获取,而对于价值网络的研究,大多数观点只强调顾客价值创造或网络整体的价值创造。

价值网络是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它打破了价值链的传统线性思维及其“投入产出”逻辑,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情境。本文基于价值网络,融合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揭示企业联合价值创造大于企业单独价值创造之和,并探索企业价值获取的机理、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企业提出知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虚拟整合等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和长远发展的策略建议。

二、价值链与价值网络

1.价值链。价值链由迈克尔·波特提出,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1],它强调企业层面的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包括设计、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与辅助活动(包括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这些活动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这一链条即为企业价值链。在上下游企业价值链中,企业的成本支出为上游企业的收入,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决定了上下游企业获取的价值分配。

在价值链中,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遵循的逻辑是建立在纵向关联技术基础上的投入产出转换,企业是研究主体,产品是企业与顾客间价值传递的中介,在产品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分配[2]。企业的价值创造与获取过程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它符合传统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模式,由上游供应商提供设备或原材料,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为中间产品增加价值,并向下游传递,从而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

2.价值网络。企业内部价值链不断向外线性延伸构成了企业外部价值链[3]。企业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相结合构成了价值创造系统。价值网络是价值链线性思维的扩展,它是若干条价值链相互交错形成的企业间合作的价值体系,其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格传递机制与相应的治理机制,由处在价值链不同阶段与相对固化的分别具有某种专用资产或核心能力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组合而成,共同实现顾客价值创造。同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价值创造、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结构[4]。

与价值链相比,价值网络表现出以下特点:(1)强调竞争与合作的双重作用;(2)突出顾客价值,整个价值网络围绕客户需求展开,这是价值网络构建与发展的基础;(3)增加了互补者,企业与互补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竞合的矛盾性,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互补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顾客价值,同时使整体网络产生增值效应;(4)企业价值的创造与获取取决于更为复杂的联结顾客、企业及其他参与者的协作。价值链与价值网络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表 价值链与价值网络的比较

三、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价值创造

1.价值网络的组成。价值网络由价值链活动、供应链活动和产业链整合三部分活动构成。其中,价值链活动表现为通过企业自身和上下游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改变产品形状,赋予产品功能属性,满足用户需求等;供应链活动表现为产品在空间中的转移,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原料供应商、中间制造商、销售运营商、配套产品协作厂商及最终客户之间的转移与交接过程;产业链整合是指在产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的驱动下,相关产业上下游实现纵向协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5]。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三种不同类型的链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价值网络,进行价值创造,完成对最终用户的价值交付。

2.价值创造机理。本质上,价值创造是指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产生用户效用[6]。价值网络中各个主体通过协调实现联合价值创造,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每个节点企业单独的价值创造,这是上下游企业在中间产品传递时产生的“交换”价值,只有各节点企业进行整合才能形成最终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完整的用户体验与使用价值。二是各节点基于互补和整合形成网络价值,在资源、知识、功能等方面相互协调,通过角色分工、优化配置实现联合创造价值,这不仅强化了自身价值创造,而且实现了联合价值创造大于各主体单独价值创造之和。联合价值创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资源互补及关系治理机制可以使节点企业减少恶性竞争和资源溢出,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间资源配置“握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价值创造。如某购物平台与护肤品、服装等品牌企业形成的价值网络,平台企业利用品牌企业提升自身的信誉与服务,品牌企业利用购物平台渠道快速获得收入,实现资源互补的同时扩大了价值创造的边界和网络的系统效应。

其次,价值网络中各节点企业通过系统的匹配与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共同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实现外部资源内部化,进一步拓展价值创造空间。如电信运营商与终端设备商联合推出合约机,内置一些固定的应用或内容,以较低的采购价格和推广价格进入市场,不仅可以增加终端设备的销量,降低运营商的用户流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效用,实现运营商与终端设备商的双赢。

最后,在服务主导逻辑下,用户是操控性资源的拥有者,用户参与增加了联合价值创造。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体验“产品+服务”时,将需求、感受和建议等反馈到价值网络中的不同企业,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改进与创新,在更大范围内扩展价值创造空间。

3.企业价值创造的本质。第一,企业与用户的价值共赢。与价值链相比,价值网络最重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价值创造的主体不仅包括拥有互补性资源的企业,同时还包括用户本身。联合价值创造最终还原到节点企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用户价值的实现是价值网络形成的目标,而企业价值的实现是使价值网络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第二,协同创新。企业间的资源、知识、能力等通过价值网络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实现价值空间的不断扩展。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不仅依赖于企业间的合作,更依赖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价值创造时的协同创新。只有各企业间的创新活动相互协调,才能推动价值网络的演进与优化,整个价值网络才能以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行价值创造。

四、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价值获取

1.企业价值获取机理。价值获取是指交换价值的实现,是企业从总体产出的经济价值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过程或机制[7]。企业价值获取为企业的长期获利,只有获得收益,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创造顾客价值与实现企业价值获取的过程是高度一致的,是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价值交换的不同流向。但实际上,顾客价值创造过程与企业价值获取过程是分离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线性关系,如携程网为用户提供酒店、机票的预订服务,但并不向用户收取费用,而是向酒店、航空公司获取一定的平台提成;很多视频网站采取主要产品免费、vip服务收费和广告费来实现价值获取。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网络可以拆分成多条价值链,不同价值链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功能互补的价值系统。在价值网络中,不同价值链上的参与企业通过相应路径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一定关联。这种关联性导致互补性价值活动的形成,企业通过整合这些互补性价值活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取。总的来说,企业价值获取与用户价值实现是相互支持的,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价值网络才能稳定运行。

2.企业价值获取的不均衡性及影响因素。价值网络中涉及许多不同层次的主体,它们位于不同的价值环节,每个环节的价值创造与获取并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是指价值网络中各主体的回报与投入比存在不一致性,主体效用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李垣、蒋琰等认为由于网络成员在资源与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以及有限理性的限制,价值网络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部分企业的期望,导致价值网络内企业价值获取不能达到平衡状态[8][9]。同时,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企业习惯并依赖于以往的合作模式,使得价值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联合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呈现出惯性,这加剧了企业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其中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第一,知识价值链。价值链在知识层面进行分工形成知识价值链,知识是价值网络中企业实现价值创造与获取的重要因素[10]。知识不仅能提高投入产出过程的效率,而且可以独立创造价值,如知识转让带来的价值。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通过生产的传导与中间产品的转移,最终将对前端或中间生产环节的影响传递到市场端。在知识创新推动下,产品复杂程度提高,产品日益升级,服务日益完善,专业化的知识分工成为生产分工的内在形式。在研发、制造及营销等环节涉及不同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是企业内的隐性知识,具有不易传播的特性,企业将其封锁在节点内部,甚至是申请专利,形成本环节的专业知识锁定。不同环节企业间的共享知识为对接知识标准,企业间的跨知识升级的成本提高。总的来说,企业知识是企业异质性资源的一种,企业通过本环节的知识自我保护和不同环节的知识差异来形成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的价值获取。

第二,上下游市场结构。在价值网络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环节,每个环节对产业整体的价值创造贡献一定的比例,但每个部分的价值获取还需要依赖其他元素,如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价值网络中不同节点的市场结构对企业价值获取具有影响。在价值网络中,正常状况下,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有正向选择权,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有逆向选择权,这看似是一种双向选择,但实际上,由于价值网络中每个环节容纳的企业数量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中间市场结构,那么就导致了上下游企业这种双向选择地位的不平等。价值网络中的各节点企业在这种不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价值网络,一般来说,同类企业数量越少,不可替代性越强,垄断势力越强,获取价值分配就越多;相应的,数量越多,资质水平的差异越小,获取价值分配就越少。

五、企业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关于价值网络视角下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机理的分析,发现价值创造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价值获取来源于不同价值链中具有互补性的价值活动整合,这主要是基于用户和相关参与企业通过不同路径与产品或服务发生的关联作用。为实现企业更优的价值创造与获取,下文从知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虚拟整合三方面提出企业发展策略。

1.知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价值创造与获取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知识层面。企业将知识创新提升到战略层面,加深企业知识的深度可以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升产品价值;扩展企业知识的广度还可以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价值获取。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知识研发、合作知识研发或知识整合等方式来进行知识创新。只有通过持续的知识创新,企业才能在价值网络中获得稳固地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2.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要改变将收入转换为产品的基本逻辑,辨析价值网络中不同企业间的价值交换过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如改变交易结构,重塑企业在价值网络中的功能和地位;或改变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交换关系与资源流动方向。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在更大的价值范围内进行价值网络重构,建立起联结顾客及其他参与者的新的协作关系,多方位挖掘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的可能性。

3.虚拟整合。企业被动地融入价值网络只能获取局部网络价值,而且在价值获取时可能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企业通过虚拟整合构建起自主的价值网络,如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或从企业外部获取互补性资源以减少资产性投入,不但可以摆脱被动分工的困境,而且可以获取更高的网络地位和较大的价值。企业融入价值网络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构建企业自主的价值网络,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 PORTER, M.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New York:Free Press,1985.

[2] STABELL.C,FJELDSTAD,O.Configuring Valu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Chains, Shops and Network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19(5): 413-437.

[3] HINES P.Integrated Materials Management: The value Chain Redefine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3, 4(1): 13-22.

[4] 胡大立. 基于价值网模型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9(9): 87-94.

[5] 刘明宇, 芮明杰. 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5): 148-161.

[6] BOWMAN C,AMBROSINI V.Value creation versus value capture: towards a coherent definition of value in strategy[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1): 1-15.

[7] 王琴. 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1):79-88.

[8] 李垣, 刘益.基于价值创造的价值网络管理:特点与形成[J].管理工程学报, 2001,(4): 83-87.

[9] 蒋琰. 基于关系的资源配置:企业价值网络[J]. 预测, 2005,(2):52-55.

[10] WEGGEMAN M.Kennis Management: Inriching en Besturing van Kennisintensieve Organisaties [M]. Schiedam: Scriptum, 1997.

[责任编辑:房宏琳]

2016-09-18

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家重要信息设施共享、设施共建体制、机制研究”(2011GDR006)

刘国亮(195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通信产业、项目管理等研究;冯立超(1988—),女,博士研究生,从事项目管理、价值网络等研究;刘佳(1983—),女,博士研究生,从事博弈论与系统复杂性等研究。

F270

A

1002-462X(2016)12-0124-04

猜你喜欢
价值链价值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