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韶仁,李艺珍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广东 中山 528451)
·经验交流·
利培酮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对比
蓝韶仁,李艺珍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广东 中山 528451)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 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与B组各39例,A组采用利培酮治疗,B组使用齐拉西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心电图QT间期等进行观察。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Tc、Q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较治疗前明显延长,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14/39),B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与齐拉西酮均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但齐拉西酮未见QT与QTc延长,且安全性更高,是较为理想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齐拉西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间期
精神分裂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具有病情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等特点,患者需长期坚持服药,以达到控制病情目的[1]。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易产生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疗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由于疗效好,安全性高,已经逐渐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线药物[2]。本研究为探讨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佳用药方案,分别使用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与B组各39例。A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32.4±7.5)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1±0.8)年。B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18~45岁,平均(31.8±7.2)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2.8±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年龄18~60岁;首发或未经系统抗精神病治疗者;家属或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酒精滥用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A组:利培酮初始剂量为1 mg/d,1次/d,根据病情、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两周内可增加最大剂量为6 mg/d。
B组:齐拉西酮初始剂量为40 mg/d,1次/d,根据病情、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1周内可增加至最大剂量,最大剂量为120 mg/d。
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时可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①疗效评估[4]:显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下降75%以上;有效:PANSS评分下降25%~75%;无效:PANSS评分下降不足25%。
②以心电图监测治疗前后的QT间期与校正QTc间期,观察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③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QTc、Q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较治疗前明显延长,B组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对比 (±s)
组别 例数 QTc/ms QT/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39 425.36±10.69 435.11±9.87 398.25±24.13 413.18±28.47 B 组 39 424.63±10.11 427.02±10.08 399.01±24.58 401.12±21.14 t值 0.309 3.581 0.137 2.124 P值 0.757 0.000 0.890 0.036
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口干、视物模糊、困倦等,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14/39),与B组10.26%(4/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长、远期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有研究发现[5],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大脑前额叶多巴胺功能及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相关,阳性症状与中脑边缘多巴胺功能亢进相关。因此,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功能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抑制,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安全性高,也能取得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同疗效,已经成为抗精神病治疗一线药物。但是对于不同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尚存争议。因此,选择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利培酮为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可通过拮抗5-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因受体选择性作用差异,致使在阻断受体时可能诱发大量泌乳素分泌。同时,有研究发现[6],利培酮可能引发患者代谢紊乱,椎体外系反应较多。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表明齐拉西酮安全性高于利培酮。
齐拉西酮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多巴胺及5-羟色胺强拮抗作用,对5-羟色胺亲和力强,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7]。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表明齐拉西酮可取得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相同疗效。有研究表明[8],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人群的猝死率为正常人群的3倍以上,而抗精神病药物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特别是QTc延长,与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呈密切相关性。QT间期代表心室去极化与复极过程,与心率呈反比,经计算转换非心率依赖性的校正值,则为校正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物致使钾离子流出,使钾离子流出引发的复极化过程延长,即为延长QT间期,从而产生Tdp。本研究显示,齐拉西酮组患者QT间期与QTc间期均无明显延长,而利培酮组经治疗后有延长,表明齐拉西酮较利培酮安全性高,能减少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从而降低Tdp发生。
综上所述,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高疗效,但是齐拉西酮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少,心电图QT间期及QTc间期无明显延长,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值得推广。
[1]朱丽荣.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1):1610-1612.
[2]薛欣杰,廖湘交,孙洪波,等.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女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1):49- 50.
[3]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31-33.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25.
[5]陈统献,闫耀宇,鲍佑元,等.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0):809-811.
[6]陈智敏,温乃义,侯成业,等.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6):408.
[7]周芳珍,阮晓晶,黄尚岗,等.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9):1434-1436.
[8]杨小波,袁祖贻,赵朝,等.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9):544-547.
R47 文献标识码: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11.020
2017-06-20
(胥洪娟 编辑)